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如果让你当经理 > 第一天 把心态从受管理者转变到管理者(第4页)

第一天 把心态从受管理者转变到管理者(第4页)

你的前任离职了,这个时候能帮助你改进部门工作的是他遗留的档案和资深的员工。下面我们从柯达公司的例子来看它们是如何通过员工意见来改进工作的。

从1881年1月的创立到现在,柯达公司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公司从照相感光材料发迹,依次开发关联产品。现在生产的产品有照相软片、感光纸干板、照相用化学制品及合成纤维等,全部产品达2.5万种以上,它生产的软片约有200种,感光纸325种以上,照相用化学制品约350种。一年当中生产的软片长度达80万英里,等于从地球到月球往返的长度。柯达的业绩,得益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建议奖励制。

早在1889年前,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收到一份普通工人的建议书。建议书呼吁生产部门将玻璃窗擦于净。这虽然是不能再小的一件事情,伊斯曼却看出了其中的意义所在,他认为这是员工积极性的表现,立即公开表彰,发给奖金,从此建立起一个“柯达建议制度”。或许,伊斯曼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偶发的擦玻璃窗事件所引起的建议制会一直坚持到现在,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伊斯曼更不会想到,他所建立的“柯达建议制度”会成为其它各大企业纷纷效仿的对象。

在柯达公司的走廊里,每个员工随手都能取到建议表,丢人任何一个信箱,都能送到专职的“建议秘书”手中,专职秘书负责及时将建议送到有关部门审议,作出评价,建议者随时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建议的下落;公司设有专门委员会,负责审核、批准、发奖。对不采纳的建议,也要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提出理由,如果建议人要求试验,可由厂方协助进行试验,以鉴明该建议有无价值。迄今,该公司员工已提出建议180万个,其中被公司采纳的有60万个以上。目前,该公司职工因提出建议而得到的奖金,每年大约都在数百万美元以上。

柯达公司认为,这种制度不但对产品开发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沟通上下级关系的作用,因为每一个职工提出一个建议时,即使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也会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管理人员了解到这个职工在想什么,从而使企业保持了一条上情下达、下情上知的通道;二是建议人在得知他的建议得到重视时,他会产生满足感、受尊重感,从而激发出经久不衰的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建议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播。知识同其他有形资产不同。知识的共享和使用非但不会减少其价值,反而会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增殖。显然,如果两人交流知识双方都能取得信息和经验的增长;在共享新知之后,其他人会结合自己的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实和修正。职工建议制度无疑是为企业知识流动开辟了第二渠道。

为了使这项制度更为深入有效,柯达公司在实行职工建议制度时,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所有管理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的领班,必须重视这一制度。显然,如果第一线领班们对下属职工提出的建议表示冷淡,那么这种建议制度就不能得到职工们的支持。

(2)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实行这一制度。柯达公司办公室和专职秘书必须及时地处理职工的建议,公平地解决奖金的分配数额,耐心地向建议人解释建议不能被采纳的原因和定期公布该制度的实施情况。

(3)简化建议制度的程序。每当该公司职工想出一个建议时,他们随手就可以拿到建议表,并填上自己的建议。职工们可以将建议表投到工厂的信箱中,也可以投到工厂特设的建议收集箱内,如果职工不愿披露姓名,他们也可以采取匿名方式提出建议,然后用建议表上的号码与厂方进行联系,可用电话查询该号码的建议是否已被采纳。建议办公室把所采纳的建议都列成表格,定期在公司出版的报纸上公布,或张贴在公司的布告栏上。

(4)对每项建议都要进行认真处理。负责建议的秘书及时把各项建议提交给各有关管理人员和科室,必要时,可把建议付诸试验。有关管理人员和科室对建议做出采纳或不采纳的决议后,必须将决定后的材料送进建议办公室,由负责建议工作的秘书提交本部门的建议委员会审批。对未被采纳的莲议,必须向建议人送一份详细的材料。说明该建议未被采纳的原因。如果建议人仍认为他的建议有采用的价值,他可向建议办公室提供更多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未被采纳的建议,最后可能会被采纳。

(5)重视对职工建议制度的宣传和对建议人的奖励。在柯达公司,每一个新职工都会领到一本关于职工建议制度及其奖励办法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能很快使职工熟悉建议制度的内存。每周的职工周报辟有专栏对建议被采纳的情况进行报道。该公司根据长期的经验,制订了一套标准的方法,用以确定所采纳的建议的价值及建议人应得到的奖金数额。发奖金的办法是,由负责建议工作的秘书将奖金支票分发给各单位主管,单位主管要把奖金支票授给得奖人。

柯达的建议制度现在已经被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企业广为采用,同时也成为企业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

在国内外的不少企业中,强化职工参与,提合理化建议只是流于形式,得不到真正的贯彻与实施。试想,如果职工们怀着满腔热情,费尽心思琢磨出的好主意、办法,一到管理层就杳无音信,谁还去重视这种建议制度。所以,企业要想发挥每一个职工的特长与潜力,实现管理中的民主化,真正像柯达一样将好的制度建议落到实处。这样,不仅能减少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失误,还能增强主人翁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传统的企业总是倾向于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将知识推到需要的地方。而成功企业则鼓励员工寻找、共享和创造知识。柯达的职工建议制度就是企业内部共享知识的有效途径。然而,仅有这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要不断克服在许多人中存在的“知识可以扩大权力”的思想,培养有利于建议制度施行的文化氛围:一种扎根于员工内心、愿意成为企业智力资源的一部分的渴求。

4.从容不迫的处理问题

在职场上作为经理人可能你会碰到不少棘手的麻烦甚至是危机,这时候尤其要有”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气度。从容不迫的进行危机管理,可以令你化险为夷,乃至提高你的威望。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危机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家们的必修课,我们应该知道企业要以怎样的准备、态度和方法去应对危机。

一旦危机发生,就需要企业立即采取行动,不论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危机,按照以下几个原则去从容处理可以令你处于不败之地。

首先,在第一时间启动危机管理小组,它的职责在于:一是暂时充当企业的管理核心,协调指挥、全盘把握,尽一切努避免企业内部混乱局面的出现,让企业首先在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面前呈现出一个沉稳、有序的姿态;二是迅速查找病因,要明确企业究竟是因为哪一个环节的问题才引发了危机;三是制定应对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还要进行周密的筹划,对处理危机过程中每一个可能遇到的困难都加以准备。把危机管理小组的作用彰显出来,这是企业应对危机的第一步。

其次,当机立断、行动迅速。“危机”阶段是一个非常时期,此时对企业决策以及付诸实践的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赢得时间本身就意味着给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危机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像在与时间赛跑,他们需要比拼的不仅是智慧、实力与质量,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一一速度,英明决策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取决于它能否被尽可能快地付诸实践,犹豫不决是处理危机决策过程中的大忌。

再次,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最直接的目的是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维护企业已经树立起来的形象与声誉,使之不至于因为一时的困境而受损。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常常会比较忙乱,极容易忽视与外界的沟通,而错误信息的传播才是最可怕的事。面对着危机时刻人心惶惶的消费者和总是在力图寻找新闻热点的媒体,企业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尽快地向公众澄清事实,让大家看到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心态和已经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以此来赢得公众的信任。

最后,以退为进,目光长远。有些时候企业遇到的危机并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消费者提出了并不合理的要求,媒体舆论的错误导向等等,对于企业而言,可能也会有说不尽的苦衷,我们需要告诫企业的是,危机时刻决不是争辩谁是谁非、相互推诿的时候,不论责任究竟应该由谁承担,企业都要以一种勇于负责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虽然可能需要暂时的妥协退让,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做不仅利于企业解决危机,还有助于它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对企业是有利无害的,千万不要绝对排斥那些短期内可能收效不大的管理举措。

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还有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企业在危机之后的反省。这种“反省”至少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企业必须对危机的成因进行反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还有什么东西在其中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它们本身暴露了企业的哪些缺陷?通过危机,企业是否发现了一些可以被视为具有潜在危险的因素其次,企业应对自己在整个应对危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危机处理体系是否完善,是否能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就投入运作并发挥良好的作用?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还有哪些地方亟待改进?如果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企业就会对自己的应急能力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也会在以后的危机和困境面前更加从容、镇静。

5.把精力集中在处理要事上

如果你能集中精力去处理最重要的任务,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何时做事最有效率?各人不同,需要自己摸索。

当你面前摆着一堆问题时,应问问自己,哪一些真正重要,把它们作为最优先处理的问

题。如果你听任自己让紧急的事情左右,你的生活中就会充满危机。

根据你的人生目标,你就可以把所要做的事情制订一个顺序,有助你实现目标的,你就

把它放在前面,依次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个顺序,并把它记在一张纸上,就成了事情

表,养成这样一个良好习惯,会使你每做一件事,就向你的目标靠近一步。

众所周知,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制订一个顺序表,你会对突然涌来的大量事务

手足无措。

美国的卡耐基在教授别人期间,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他,看到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

公感到很惊讶。他问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老板紧迫着问。“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卡耐基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态,卡耐基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完了。”说到这儿,卡耐基双手一摊,耸了耸肩膀。“噢,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的老板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没处理不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的老板,就这样找到了处事的办法,几年以后,成为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

佼者。我们为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一定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出一个事情表来,以便于集中精力去处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