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切,余切!”张守任拍门道。
“唰”一下,门开了,露出一张硬朗的脸。
余切!
“今年过年才见面,短短三四个月,你怎么变黑了?”
张守任一边说话,一边把绑在自行车后座的一麻袋信卸下来。
余切单手就提起那一袋子信,回答他:“我最近到处跑,又要去前线慰问,加紧训练着呢。”
“练什么?”
“枪法!刺刀!格斗!”余切撸起袖子。
这让张守任注意到余切的胳膊。
“你胳膊太粗了,快赶得上有些瘦人的大腿!我上一次见到这么壮的人,还是在《青年文学》看到的冯骥材。”
冯骥材曾经是津门篮球队的职业运动员,身高快两米!人称“文(画)坛巨人”。
“那还是比不了的,他骨头都比我大了一圈。”
张守任有点忍俊不禁:他有点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作家要练出一身横肉。
内地作家的平均身高偏矮,也偏瘦,81年冯骥财第一次访问英国,顿时震撼了英国作家——他和其他内地作家完全是两个画风。
于是,此后每次出访,访问团总想要带上冯骥财,因为他代表内地文坛的“高度”,很能给大家长脸。
但冯骥财每次都被拉去长脸,长久下去还是很影响他创作的。
也许余切就喜欢出国长脸呢?
张守任心里想。
他首先看见了余切停在那的奥迪、桑塔纳。
进余切家里后,他又发现那些余切当初喜欢的玩意儿——摩托车,变速自行车,乃至于家中有棱角的日本游戏机,已经通通都扔进了杂物间中。
陈小旭在基金会忙碌,家里只有余切和行动不便的张俪。
张俪是大着肚子的,张守任一看便全明白了。
“要生了?预计在什么时候?”
“六月份,是个大胖小子。”
“你不是要去南方吗?”
“是啊!我给他取名叫余厚启,不如叫余镇南!他出生的日子,实在是太巧了。”
张守任一时百感交集:“我终于也看到你做父亲了,你变得稳重了!如果王编还活着,他也要很欣慰的。”
“难道我从前不稳重?”余切笑道。
“哦!稳重得很!”张俪朝他眨了眨眼睛,似有不满的哼了一声。接着从房间内离开。
关上门,只剩下张守仁和余切。
“我有两个事情来找你,一个是社内的人事变动,另一个有关于你的。”
“你们的人事变动,来问我干什么?不会还……让我开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