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几个出挑的藩婆,带去京城送人。”
“送谁?”
“太子爷!”
吴四娘呆愣片刻,随即笑的直不起腰来。
“笑甚,兄友弟恭,大哥家里冷清,我这做弟弟的看着不忍。此番进京,不送些好礼怎说得过去。”
笑够了,吴四娘点头答应。
“郎君放心,此事妾一定办的漂亮。”
“要心机多些的,别弄呆傻的过去,否则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晓得,妾还会多送些陪嫁与她们,也免得入了太子府被人笑话。”
“嗯,还是四娘你懂我,也只有你能办好这个事。”
几日间,朱老七逐一伺候大小老婆,也从她们手中划拉来一大堆宝贝。
送礼,不是贵重就好,京里那些宗亲也不缺贵重物件。这玩意要看品位,还要符合身份地位。
朱老七不擅长,好在家里的女人各顶个的能折腾。
六月十四,晨。
朱常瀛与家人与瀛州一众官员依依惜别,踏上前往京师海船。
炎炎夏日,东南风吹拂,船速极快。
五日间,船队抵达宁波,休整一日继续北上。
七月初二,舰队抵达津门。
津门,也就是北塘,三年前名字就改了。
自就藩以来,朱老七从未再踏足此地。故地重游,当初的小镇全无痕迹,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繁华海港城市。
皇帝老子赏赐的封地开发殆尽,常驻居民万两千户,人口几近十万。
就这,还是拼命压制的结果,如果没有任何顾忌,津门规模还要翻几倍不止。
京师门户,海运枢纽,此前竟然寂寂无闻,真是令人扼腕。
扶梯下船,杨家春领衔津门文武拜见。
简单寒暄,朱常瀛骑上宝马黑风,在众人簇拥下回转王府。
王府别院常年有人打理,不曾破败,拎包入住,没有丝毫不适。
朝廷大事在前,朱常瀛不敢怠慢,并没有在津门过夜的打算。入了府,便抓津门几位负责人小会,询问各方最新消息情报。
杨家春知道朱常瀛的脾性,斟茶之后,便拣紧要的开始汇报。
“殿下,辽东经略定了。”
“谁?”
“兵部右侍郎杨镐。”
“杨镐,这人不是因为朝鲜作战不利,被罢官了么?”
“朝廷于半月前决定重新启用杨镐经略辽东,征剿建州叛逆。论资历足够又熟知辽东情况,朝中也唯有此人了。”
“这人现在何处,可曾去了辽东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