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岳接扇,展开轻吟:“暗香浮动月明中,桂影摇曳印芳容。”
字字如珠,声调抑扬顿挫。
下笔干净利落,将扇面桂花浅灰与厅中繁茂呼应。
台下一片赞声。
接着,数人上台与之比和,题诗一首多达七言八句,将桂香、月色、大明太平等辞藻融入笔下。
然其中一名出身淮右的王氏子弟突出奇论,一句“傲骨何须换素衣,横枝欲试夺芳樽”
险些暗讽太子独占风流。
顾清萍目光微凝,却不动声色,引扇轻合。
朱标微回首,与王爷交换目光。
朱瀚轻喝:“下一位,请题‘素衣’二字。”
声音不大,却透着威严。
那王氏子弟面色微变,接扇而题:“素衣且把江山托,莫向他人献誉多。”
语气中隐含苦意,似将太子与江山权柄相提并论,引得台下一阵窃语。
朱元璋忽然朗声道:“此字句颇有深意,朕当细品。”
随即微笑:“请王爷与太子各评一言。”
朱瀚起身,拱手道:“此才子笔底虽有忠心,却忘了‘素衣’本为淡泊之义,若执江山重于素衣,恐太重不轻之道。
可取‘素衣不染尘,江山可寄心’四字,以示雅正。”
言毕,虚点扇面。
朱标拱手笑道:“王爷雅评,殿下若能以‘素衣不染尘,志存社稷先’为对,将更彰太子抱负与初心得兼顾。”
台下掌声雷动。
朱棣见状,顿觉不妙,却强作镇静,抢先上台,取来折扇题:“素衣未必白,须看心中净。”
句读分明,却显得有些尴尬,似欲将话题拽回个人心性,却失了文采之美。
台下一片嘘声,无人和赞。
朱棣勉强收扇,面色微白。
程漠与韩昭在侧,欲出口救场,却被朱棣冷声止住。
宴会气氛顿时倾向东宫。
随即,顾清萍将茶席缓缓移至厅后。
数株桂花枝插于茶案之边,案上酒杯中漂浮桂瓣。
朱元璋示意两府子弟举杯品茗,并以讷言试其诚心。
朱标举杯第一,凝视杯中桂瓣,微笑道:“花虽易落,香自长存;国虽多难,志坚不移。”
仰首一饮,杯中花瓣随唇角微扬,落入杯底,意味深长。
朱瀚随之举杯:“天涯此桂,同奉百姓;朝廷此火,共护江山。”
语毕,落杯花瓣轻荡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