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接过折扇,细看扇面绣文:“‘暗香浮动月明中,谁识兰心与玉容?’此句婉转,正可引人共评雅事。
不只探其文笔,更可识其襟怀。”
朱标深吸一口气,唇角轻扬:“如此设局,既雅且不失利落。
好,就依王爷与妃子所定,拟于明日早朝后,于东宫花厅举行文会,先以琴韵开启,再以折扇题诗,以文会拔精英;
继而设茶席,暗中置一‘暗香杯’,杯中浮置桂花瓣,举杯者须以尊敬语赞花香,再品茗,以试其心态。
若有人言辞失礼,或讥太子风雅,皆见其本心。”
朱瀚满意地点头:“此为攻势亦为守势。
太子才华尽露,宾客见赏,则稳其人心;若有偏颇之语,亦可洞察。”
顾清萍将那竹简折好,轻轻藏于袖中:“妃子即刻命令宫人准备花厅布置,并通知几位妃嫔前来助筹,务必盛大有礼。”
朱标微笑:“多谢妃子。
王爷,我们今日便去花厅察看布置,并请万全之策。”
三人相携离殿,走出宫门时,夜风已退,天边露出一丝鱼肚白。
殿前侍从已整列待命。
翌日早朝,朱元璋于御殿静坐,朝臣诸公依次朝见。
朱瀚与朱标、顾清萍三人并肩,目光肃然而笃定。
朝罢,皇上赐茶,微微一笑:“朕闻今日东宫将于花厅设文会,颇觉新意。
王爷与太子可随朕一道前往观赏。”
朱标心中惊喜,忙拱手应道:“殿下圣意,太子恭谨遵旨。”
朱瀚轻拱手:“多谢皇上垂问。”
御驾亲谕,一行人步入花厅。
厅中画栋雕梁,碧瓦红柱,数株桂花树摆于厅侧,花香淡雅。
红绸垂帐,绣灯高悬。
数十张八仙桌摆成半月形,桌面皆铺绢素,置琴瑟、笔砚。
花厅中央,一张长台上已摆折扇若干,折扇并非各色点缀,而是每一把扇面均绣一株桂花浅灰,待客提笔书写。
宾客陆续入席,文士才子、王府世族、内阁重臣、宫中妃嫔皆到。
朱棣亦率韩昭、程漠领队而至,衣袍如雪,神色淡定,却在席边暗中与二人低语。
朱元璋坐于高座,四周群臣侍立。
太子朱标与王爷朱瀚、妃子顾清萍并肩就坐。
朱元璋微睁眼:“太子府随意选取十人上台题诗,王爷府亦可有十人对题。
今日众卿可尽兴,朕与王爷、太子、衡宁妃同评,好生热闹一番。”
顾清萍轻颔首,将折扇递予首位上台者,一位年约二十出头的士子,姓刘名岳,字知弦,声名在外。
“刘公请!”
顾清萍微微颔首,声音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