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56集 师资招募遭守旧医者质疑拒加盟(第1页)

第856集 师资招募遭守旧医者质疑拒加盟(第1页)

晨光刚漫过咸阳城的青砖黛瓦,济世医馆门前已排起长队。素问站在二楼窗前,望着楼下捧着药材的百姓,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上那本泛黄的《扁鹊手记》——昨日秦斩刚从城郊荒地回来,说官府已划拨出十亩地作学堂地基,眼下最紧要的,便是招募能授课的医者。

“素问姑娘,”药童阿竹捧着名册进来,声音里带着几分雀跃,“您拟的招募告示贴出去三天,已有七位医者递了名帖,其中还有位曾在太医院当差的李医官呢!”

素问接过名册翻开,指尖划过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眉头却轻轻蹙起。这些递帖的医者多是年轻子弟,虽有热情,却少了些临床积淀。她要建的不仅是学堂,更是能传承扁鹊“治未病”理念的地方,得有经验丰富的老医者坐镇,才能镇住场子。

“秦斩呢?”素问合上册子,目光转向门外。按说今日该一同去拜访几位老名医,可到现在还没见人影。

话音刚落,就听院外传来熟悉的爽朗笑声,秦斩大步流星走进来,肩上还扛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去城西张老医家转了圈,他闺女说老爷子今早炖了银耳羹,我顺道讨了些给你。”

他把布包递过来,见素问脸色不对,又补充道:“我知道你惦记招募的事,方才路过告示栏,看不少人围着看,还以为你该高兴呢。”

“高兴不起来。”素问把名册递给他,“递帖的多是年轻医者,咱们要教的是‘辨证施治’‘经络针灸’,这些得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医者才能讲透。我列了份名单,都是咸阳城里有名望的老医者,今日得去登门拜访。”

秦斩接过名册一看,上面列着五位名字:城东的柳青山、城南的赵仲和、城西的张景明、城北的周鹤年,还有隐居在渭水畔的苏墨。这几位都是大秦行医半百的老手,尤其是苏墨,据说曾治好过昭王的顽疾,只是性子孤僻,多年不与人往来。

“行,我陪你去。”秦斩把名册揣进怀里,顺手拿起案上的药箱,“正好我也想见识见识,这些老名医到底有啥讲究。”

两人先去了城东柳青山的医馆。柳家医馆开了三代,门楣上挂着块“妙手回春”的匾额,是前朝皇帝亲赐的。刚进门,就见柳青山正坐在堂中给一位老妇诊脉,花白的胡子垂在胸前,手指搭在脉上,眼神专注。

等老妇拿了药离开,素问才上前拱手:“柳老医官,晚辈素问,今日登门,是想请您出山,到我们筹建的医术学堂任教。”

柳青山抬眼打量她,目光落在她腰间的《扁鹊手记》上,眉头顿时拧成疙瘩:“你就是那个靠一本不知真假的手记,治好瘟疫的素问?”

这话里的轻视毫不掩饰,素问却不恼,依旧温和道:“手记是先祖留下的,晚辈不过是依着上面的法子,结合临床经验施治。如今筹建学堂,是想把这些医术传给更多人,让大秦百姓都能看得起病。”

“哼,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柳青山重重放下茶碗,“行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靠一本旧手记就能治病?你那套‘治未病’的说法,不过是哗众取宠!我柳家三代行医,从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学堂的事,你找别人吧。”

说完,他朝伙计挥挥手:“送两位出去,别耽误我接诊。”

第一次拜访就碰了钉子,阿竹在后面小声嘀咕:“这柳老医官也太固执了,明明姑娘治好的人比他多。”

秦斩拍了拍她的肩:“老医者多讲究门户之见,别急,咱们再去下一家。”

第二站是城南赵仲和的医馆。赵仲和比柳青山好说话些,却也透着谨慎,听完素问的来意,他捋着胡子沉吟半晌:“素问姑娘的医术,老夫听说过,能治好瘟疫确实不简单。可学堂教的是‘新术’,我等行医多年,学的都是‘古法’,怕是教不了那些新东西。再说,我这医馆每日接诊百余人,实在抽不开身。”

这话看似委婉,实则还是拒绝。素问知道,他是怕自己的“古法”被比下去,丢了颜面。

接下来的张景明和周鹤年,要么说“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要么干脆闭门不见。眼看日头西斜,只剩下渭水畔的苏墨还没拜访,阿竹的脸上满是沮丧:“难道真的没人愿意来吗?”

素问望着渭水波光,指尖轻轻摩挲着手记封面:“苏墨先生性子孤僻,却最看重‘医者仁心’,咱们再试试。”

苏墨的住处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门前种着几株艾草,院墙上爬满了牵牛花。素问刚敲门,就听里面传来苍老的声音:“进来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