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55集 教材编纂素问整合手记与新验方(第1页)

第855集 教材编纂素问整合手记与新验方(第1页)

晨光透过济世医馆后院书房的菱花窗,在案几上洒下细碎金斑。素问指尖轻抚过摊开的扁鹊手记,泛黄的麻纸边缘已微微卷起,上面用朱砂标注的穴位图历经岁月,依旧色泽鲜明。她身旁堆叠着近百册蓝布封皮的册子,那是半年来医馆弟子们整理的临床病案,墨香与药材的清苦在空气中交织,凝成一股沉静的气息。

“先生,昨日城西张老的咳疾复诊记录,弟子已按您的要求补全了舌苔变化与脉象细节。”药童青禾端着一盏温热的甘草茶走进来,将册子轻轻放在案头,“只是。。。弟子仍有不解,为何张老用了手记里的麻杏石甘汤,却要加三钱枇杷叶?”

素问抬头,目光落在青禾攥着衣角的手上——这孩子进馆三年,辨识药材从不出错,可临证加减总少些底气。她拿起那册病案,指尖点在“咳逆上气,痰黄黏难咯”的字句上:“你看此处,张老虽属肺热,但初诊时便说夜间咳甚,这是肺燥伤津之兆。麻杏石甘汤清泻肺热有余,润燥不足,加枇杷叶既能降气止咳,又能生津润燥,正是‘治咳先顾津’的道理。”

她话音刚落,书房门被轻轻推开。秦斩一身玄色劲装,肩上还沾着晨露,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盒:“素问,你要的西域草药样本,商队昨夜刚送到。”他将木盒放在案边,看着满桌的手记与病案,眼底漫开暖意,“这几日你总熬到三更,可要顾着身子。”

素问笑着接过木盒,打开时,一股清冽的异香扑面而来——盒中铺着雪白的棉絮,整齐摆放着十余种草药,每种都系着红绳,挂着写有西域名称与性味的木牌。她拿起一株叶片呈锯齿状的草药,指尖轻捻,留下淡绿的汁液:“这是‘胡桐叶’,上次草原医者说能治关节肿痛,我试了三例痹症患者,确有奇效。若能把它加进教材,弟子们将来遇到风寒湿痹,便多了个法子。”

秦斩俯身看着她笔下的草图,只见胡桐叶的形态旁,已用小字注了“味苦,性微温,归肝、肾经,祛风湿、通经络”,末了还画了个小小的“验”字。他想起前几日素问为了验证这味药,亲自去城郊农户家随访,回来时裤脚都沾满了泥:“你啊,总把自己逼得太紧。学堂还有三个月才开课,教材编纂不必急于一时。”

“我知道。”素问将胡桐叶样本小心收好,目光又落回扁鹊手记,“可你看这手记里写的‘治疟方’,去年在南方疫区,弟子们用了都说见效快,但有两例患者服药后腹泻不止。后来我才发现,那两例患者脾胃虚寒,方中的青蒿需用酒炒过,才能减其寒性。这些临证的细节,若不写进教材,弟子们出去行医,怕是要出纰漏。”

说着,她翻开一册病案,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药方,上面用朱笔圈出“青蒿三钱(酒炒)”,旁侧还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患者李某,男,四十二岁,服后疟止,无腹泻,三日后复诊,脉象平和”。秦斩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忽然明白她为何这般较真——这教材里的每一个字,都连着医者的仁心,连着百姓的性命。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书房里的人却丝毫未觉。青禾来添了三次茶,每次都见素问要么在比对手记与病案,要么在纸上画着草药图谱,秦斩则坐在一旁,偶尔帮她整理散乱的册子,或是递过她需要的笔墨。

“先生,您看这则‘治小儿惊风’的病案。”青禾忍不住凑过来,指着册子上的记录,“弟子用了手记里的钩藤饮,可患儿还是抽搐不止,后来您加了僵蚕和全蝎,才稳住病情。这味药的加减,也该写进教材吧?”

素问点头,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小儿惊风分急慢,急惊风多属热,钩藤饮加僵蚕、全蝎以息风止痉;慢惊风多属虚,需加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写完又想了想,补充道:“还要注明,僵蚕需炒过,全蝎需去毒,用量不可超过一钱,以免伤了小儿脾胃。”

秦斩看着她一笔一划地写着,忽然想起去年瘟疫时,素问在隔离区里,也是这样一笔一划地教弟子们辨识药材、调整药方。那时她三天三夜没合眼,眼窝深陷,却依旧笑着说:“多教会一个弟子,就能多救一个人。”如今编纂教材,何尝不是在做同样的事——把扁鹊的医道,把自己的经验,变成一盏盏灯,让弟子们带着这些光亮,去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

夜幕降临时,案几上已堆起了厚厚的一摞书稿。素问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那些写满字的纸页,眼底满是欣慰:“今日总算把‘内科杂病’部分整合完了,接下来就是‘外科疮疡’和‘妇科调经’,再有一个月,应该就能初稿了。”

秦斩拿起最上面的一册书稿,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济世医典·初编》”,下面是一行小字:“凡为医者,当以仁为心,以术为器,辨病症之真伪,察药性之利弊,不可有丝毫懈怠,不可存半分私心。”他抬头看向素问,目光温柔:“这不仅是教材,更是医者的准则。有了它,扁鹊的遗志,才算真正传下去了。”

素问笑着点头,指尖再次抚过扁鹊手记。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手记上,仿佛与千年前的医者隔空相望。她知道,这教材编纂之路还未走完,接下来还有无数的细节要打磨,无数的经验要补充,但只要想到将来弟子们捧着这册教材,在各地救死扶伤,她便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青禾收拾案几时,不小心碰掉了一册病案,里面的纸条散落一地。她蹲下身去捡,却见每张纸条上都有素问的批注,有的写着“此药需久煎”,有的画着简单的脉象图,还有的写着“患者家贫,可改用廉价草药替代,疗效相近”。青禾忽然明白,先生编纂的哪里只是教材,分明是把一颗医者的仁心,拆成了一个个可见、可学、可用的细节,让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能记住:行医,先做人;用药,先用心。

夜色渐深,书房的灯却依旧亮着。素问拿出一张新的纸,提笔写下“外科疮疡篇”,笔尖落下的瞬间,她仿佛看到了将来学堂里,弟子们围着教材争论病例的场景,看到了偏远小镇上,弟子们用她教的方法治好病患的笑容,看到了扁鹊的医道,在大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

秦斩坐在一旁,看着她专注的侧脸,悄悄将窗台上的凉茶换成了温热的。他知道,素问的路还很长,医馆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一起走,就没有走不完的路,没有做不成的事。就像这教材,一页页写下去,总会有写完的那天;就像这医道,一代代传下去,总会有发扬光大的那天。

月光透过窗棂,将两人的身影映在墙上,与案头的手记、病案、书稿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宁静而温暖的画面。这画面里,藏着医者的坚守,藏着传承的力量,更藏着大秦医道的未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