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642集 招揽贤才(第2页)

第642集 招揽贤才(第2页)

嬴政忽然看向李斯:"传令将作监,按此图试制十架。若真如他所说,朕赏他黄金百斤,良田五十亩。"

李二郎惊得瞪圆了眼睛,旁边的陈算却偷偷用胳膊肘碰了碰他,低声道:"还不快谢恩?"

当众人退出偏殿时,日头已过中天。淳于越望着宫墙下的日晷,忽然对身边的弟子叹道:"方才陛下说的,倒让我想起年轻时在稷下学宫,与墨家弟子争论兼爱与耕战。。。。。。"

弟子不解:"先生不是说墨家非乐太过偏激吗?"

"可他们造的连弩车,确实能护一城百姓。"淳于越望着远处工坊的烟囱,忽然笑了,"去给我买份《大秦律令》,老夫倒要看看,这新朝的律法里,有没有工匠可入仕的条文。"

暮色渐浓时,李斯的车驾从驿馆前经过。听到里面传来楚地的《橘颂》与秦腔的《诗经》混在一起的歌声,他掀开车帘,正见李二郎与几位西域商人围着陈算,在沙盘上推演新的算筹之法。

车旁的侍中低声问:"相爷,需不需要提醒他们明日卯时早朝?"

李斯摇摇头,放下车帘时轻声道:"让他们闹吧。当年商君入秦,不也是在市井酒肆里,与贩夫走卒论过变法吗?"

车驾碾过青石板路,留下两道辙痕。远处的冶铁工坊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与驿馆的歌声、算筹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在咸阳城的暮色里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网里有来自七国的贤才,有即将破土而出的新制,还有一个正在悄然生长的,属于天下人的王朝。

三更时分,李二郎在驿馆的油灯下修改图纸。窗纸上映出他俯身书写的影子,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开门见是陈算,老者手里捧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是十几枚打磨光滑的算筹。

"老夫算过了,八面叶轮的转速比你原来的设计快三成,但磨损也会加剧。"陈算指着图纸上的一处,"这里加个铜制轴承,能多用三年。"

李二郎连忙提笔改动,忽然听到隔壁传来淳于越与几位儒生的争论声,这次不再是"封禅礼仪",而是在讨论如何修订《田律》才能让亩产更高。他抬头看向窗外,咸阳宫的灯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像极了父亲说过的,大禹治水时点亮在龙门山崖上的火把。

天快亮时,李斯审阅完最后一份荐举名册。晨光从窗棂照进来,在"淳于越"三个字上投下一道金光——这位昨日还坚持复古的儒生,竟在夜里写了篇《论齐鲁水利与关中农法异同》,字里行间满是对新朝的期许。

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谏逐客书》里写的那句话:"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那时他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客卿之位,如今站在咸阳宫的晨光里,才真正明白,所谓招揽贤才,从来不是把天下英才纳入囊中,而是让天下人相信,这里有他们可以耕耘的土地。

卯时的钟声响起时,李二郎攥着改好的图纸走向朝堂。路过宫门前的石碑,见上面新刻了一行字:"天下之土,皆可为秦士。"他忽然想起父亲送他离蜀时说的话:"当年李冰修都江堰,不是为了蜀国,是为了天下的水都能流进该去的地方。"

朝堂上,嬴政正听着陈算讲解新的度量衡换算之法。见李二郎进来,他微微颔首:"你的纺车,将作监说能成。朕已下旨,在蜀地设十处工坊,由你主持。"

李二郎跪下谢恩时,眼角余光瞥见淳于越站在文官列里,手里捧着一卷《农桑要术》。而更远处的武将列旁,几位西域来的异客正拿着新式弩机的图纸,与秦军将领讨论射程。

李斯站在阶侧,看着这一幕忽然笑了。他知道,今日朝堂上的这些人,明日会分散到天下各处——有的去修驰道,有的去改良农具,有的去修订律法,有的去教化百姓。他们或许永远成不了留名青史的贤臣,但大秦的每一寸土地里,都会留下他们的痕迹。

散朝时,李二郎被陈算拉着去看新造的算筹。淳于越追上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老夫想起齐鲁有种稻子的法子,或许能在关中试种,你帮我看看水土是否合适?"

三人说说笑笑走出宫门时,正见一辆辆马车从东门驶入,车帘上印着各地的标记——有邯郸的铁匠铺,有临淄的书社,有宛城的冶铸坊。赶车的人脸上带着期待,像是当年的李斯,像是此刻的李二郎,像是所有奔向这片土地的人。

咸阳城的日头渐渐升高,照在新立的招贤榜文上。榜文末尾写着一行小字:"有功者,不论出身,皆可入秦籍。"风拂过榜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是在应和着远处工坊里传来的,属于新朝代的节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