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上善若水,寻安 > 第266章 蛤蜊蒸蛋(第1页)

第266章 蛤蜊蒸蛋(第1页)

正月十八,晨雾未散,海风裹着咸腥气漫进药膳馆的厨房。郑淮安提着竹篮从码头归来,篮中蛤蜊青灰带纹,壳上还沾着细沙。"今早潮水刚退时捡的。"老人将蛤蜊倒入木盆,蛤壳相碰发出清脆声响。

小林端着陶碗进来,碗中鸡蛋橙黄透亮,蛋液稠厚。"后院芦花鸡今早下的蛋。"她将蛋液倒入青瓷盆中,用竹筷轻搅,蛋香扑鼻。我取过一根筷子,插入蛋液,筷子直立不倒。"蛋要新鲜,液要稠,蒸出来才嫩。"

"蛤要吐净沙。"郑淮安在木盆中注入淡盐水,水面刚没过蛤蜊。老人撒入一撮海盐:"盐水要似海水,蛤才肯吐沙。"蛤蜊缓缓张开壳,细沙随水流缓缓沉底。小林盯着盆底积聚的沙粒:"上次我蒸的蛋硌牙了。"

选蛤需要眼力。郑淮安用手指轻触蛤壳,活蛤立即闭紧,死蛤毫无反应。"轻敲听声,活蛤音脆如磬。"老人将活蛤捞出,死蛤弃之。小林学着挑选,指尖轻点蛤壳:"这个在动!"

打蛋讲究手法。蛋液入陶盆,加适量温水。郑淮安用竹筷顺一个方向轻搅:"腕要柔,劲要匀,不起泡。"蛋液渐渐均匀,泛着淡黄光泽。老人用细筛过滤蛋液:"去系带,除气泡,蒸出来才滑。"

摆盘需要巧思。白瓷碗底铺上蛤蜊,蛤口朝上。郑淮安将过滤后的蛋液缓缓倒入:"液不过蛤,七分满为宜。"蛤蜊在蛋液中半露,如礁石浮海。小林小心摆着蛤蜊:"像不像小岛?"

蒸制最考验火候。蒸锅水沸,放入蛋碗。郑淮安盖上笼盖,留一缝:"气要通,不滴水,蛋面才光。"旺火转文火,蒸汽氤氲。老人俯耳听声:"水响如蝉鸣,火候正好。"

调味时机关键。蒸至蛋液凝固,蛤壳全开时,郑淮安执铜勺淋上酱汁。酱汁是酱油、鱼露、香油调成,棕亮透光。"汁要热,淋要匀,激出鲜香。"酱汁渗入蛋羹,蛤肉愈显饱满。

撒料最后工序。青葱切末,姜丝如发。郑淮安将葱花姜丝撒在蛋面:"葱去腥,姜提鲜,色香味全。"热油一勺,"滋啦"声中,香气四溢。

出炉的蛤蜊蒸蛋,蛋羹嫩滑如脂,蛤肉鲜甜弹牙。郑淮安用瓷勺轻舀,蛋羹颤而不碎。"火候差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老。"老人细细品味,蛋香与海鲜交融。

小林小心地舀起一勺,吹了吹气送入口中,眼睛倏地亮起来:"滑得像豆腐!"她学着用蛤壳舀蛋羹,蛋滑蛤鲜,相得益彰。三人就着新焖的米饭,将蛋羹拌入饭中,米粒裹蛋,鲜香满口。

窗外潮声阵阵,厨房里鲜香四溢。郑淮安说起年轻时在舟山吃的蛤蜊羹,小林讲述家乡的虾仁蒸蛋,我则想起师父教的"鲜嫩二字值千金"。

炊具洗净时,晚霞映红海面。小林擦拭着蒸碗,忽然问道:"程教授,为什么非要用温水调蛋?"我指着未尽的蛋液:"温水易融,蒸出来更嫩,冷水易起孔。"她若有所思地记下。

郑淮安在收拾蛤壳时轻叹:"现在的蛤蜊都不够肥了,等天暖我去滩涂挖些大的。"他翻出个陶罐,取出腌制的蛤蜊干:"这是去年的存货,鲜味还存。"

夜幕降临,我们在厨房继续研究剩余的蛋液。蛋液煎饼,蛤汁煮粥,连蛋壳都被郑淮安说要碾碎肥田。药膳馆的灯光温暖,将这个海边春夜照得通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