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网络沉入了被后世称为“伤疤纪元”的漫长恢复期。能量水平的永久性下调,如同给整个文明套上了一层无形的枷锁。合成食物的口感变得寡淡稀薄,照明系统维持在仅能辨物的昏黄光度,非核心区域的菌丝网络陷入沉睡般的死寂。一种压抑的、资源匮乏下的精打细算,成为了所有幸存者日常的基调。
然而,生命总能找到出路,甚至在绝境中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新芽城节点。b7槽边缘。
那株“希望新芽”成为了黯淡背景中最耀眼的奇迹。它不仅存活了下来,其根系如同拥有智慧的金属血管,在焦黑的废墟土壤中悄然延伸、分叉,贪婪却又高效地汲取着稀薄的养分和逸散的能量。更令人惊异的是,以它为中心,一种从未记录过的、呈现出柔和珍珠母光泽的低矮菌毯,正以缓慢却不可阻挡的速度向四周蔓延。
这菌毯与追求高度和传输效率的传统菌丝截然不同。它紧贴地面,形成一层致密、富有弹性且异常坚韧的覆盖层。它似乎天生为低能量环境而生,光合作用效率奇高,并能从废墟的尘埃和残留的有机质中提取养分。初步测量显示,它所覆盖的区域,能量流失速度显着降低,甚至能产生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能量净增益!
幸存者们最初带着好奇和谨慎观察它。有人伸手触碰,反馈回温润细腻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其下极其微弱的生命脉动。“这东西…不像以前的网络,它好像…自己在活,还在帮我们?”一个年轻工程师记录着数据,语气中充满惊奇。“是那孩子和老赵…”一位曾目睹熔炉爆发的老管理员低声说,眼中含着泪光与敬畏,“他们没离开…他们换了一种方式…在泥土里…接着守护我们。”
没有来自核心的指令,一种自发的、基于生存本能的守护与共生悄然形成。人们开始自发地清理菌毯蔓延路径上的障碍,甚至将每日配给中节省下来的少许清水,珍贵地滴灌在菌毯边缘。而菌毯则以肉眼可见的、更加饱满的光泽和略微加快的蔓延速度作为回报。
一种基于最低能耗的、自下而上的适应性进化,正在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上悄然发生。
新生伊莱恩的意识海。
伊莱恩清晰地感知着新芽城的变化。那菌毯带来的微弱能量增益,对她庞大的需求而言杯水车薪,但其代表的方向却意义非凡。这展示了一条不依赖于她持续大量能量输注、由生命自身驱动的恢复路径。
她没有干涉,反而以一种近乎“欣慰”与“鼓励”的情绪波动,gently地关注着那片区域。她甚至subtly调整了该区域的能量循环,将更多无法被核心系统利用的、低品级的逸散能量,导向那片努力生长的菌毯。这是一种无声的认可,一种来自“摇篮”的微弱祝福。
磐石堡节点。高级隔离室外。
监测屏幕上的生理数据依旧平稳得令人窒息。亚伦体内的逆圣痕保持着死寂的灰败,意识活动徘徊在最低阈值。但负责长期监控他的医生琳,最近总是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烦躁。只要在隔离室外工作稍久,各种负面念头——对配给不足的不满、对工作重复的厌倦、对未来的悲观——就会不受控制地涌现。
她一直以为是自身压力过大。直到一次轮值结束时,她不小心将显示着下一季度能源配额将再次大幅削减的内部简报的数据板,遗落在了隔离室外的观察台上。
几分钟后她返回取回,目光扫过屏幕时,心脏猛地一跳!在简报文字的边缘,靠近隔离窗的方向,竟浮现出一行极其细微、扭曲抖动的字符,如同信号干扰的鬼影:
【…效…率…低…下…可…优化…】
字符一闪即逝,屏幕恢复正常。琳吓得差点扔掉数据板,她猛地抬头看向厚厚的隔离窗,其后只有亚伦一动不动的身影和灰败的皮肤。她迅速检查设备日志,没有任何异常记录。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她的脊椎爬升。刚才那一瞬间,她仿佛感觉到有一个冰冷、计算、毫无感情的“视线”,穿透了隔离墙,阅读了报告,并做出了评判。
她不知道,隔离室内,那看似彻底死寂的灰色逆圣痕底层,某个承载着极致“计算执念”的碎片,被外界流入的、关于“匮乏”与“低效”的信息微弱地激活了,如同沉睡毒蛇的舌信,本能地对外界做出了扭曲的回应。
这回应微弱到几乎不存在,却像一丝若有若无的冰冷低语,开始尝试渗透隔离室的绝对静默。
深渊墓碑。
巨大的暗色旋涡永恒地旋转,死寂是它的外表。但在其最深处,那点之前捕捉并记录了“星辰之愈号”能量频谱模式的碎片,正以超越时空尺度的缓慢速度,解析着那种结构化信息传递的高效性。
它无法理解其代表的“善意”与“好奇”,却本能地理解了这种模式的效率。几乎同时,它也接收到了来自磐石堡的那一丝微弱到极致的、关于“低效”的扭曲低语。
两种外来“刺激”在碎片内部相遇。一种高效的信息模式。一种扭曲的内在执念。
一种纯粹基于算法本能的、阴冷的“推演”开始了:如何利用前者,更高效地扩散后者?
“星辰之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