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立刻开始准备进攻。他通过情报得知,元昭的五万大军分成了五个营垒,每个营垒之间相距约三里,相互支援不便,而且元昭的主营在中间,粮草营在主营后方。于是,陈庆之制定了“先烧粮草,再破主营”的战术。
当天夜里,陈庆之挑选了两千精锐士兵,悄悄向北魏军的粮草营进发。为了不被北魏军发现,他让士兵们脱掉铠甲,穿着轻便的布衣,沿着涡河的河岸行军——这样既能避开北魏军的巡逻队,又能借助河水的声音掩盖脚步声。
凌晨时分,陈庆之的军队抵达了北魏军的粮草营外。他见粮草营的哨兵正在打盹,便下令:“点火!”士兵们立刻点燃火把,扔向粮草营的帐篷和粮草堆。粮草营顿时燃起大火,浓烟滚滚,照亮了夜空。
哨兵被惊醒,大喊:“着火了!有敌袭!”可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陈庆之的士兵已经冲进了粮草营,手起刀落,斩杀了不少北魏军士兵。粮草营的混乱很快传到了元昭的主营,元昭以为是梁军主力来攻,急忙下令:“各营立刻出兵,支援粮草营!”
可就在北魏军各营士兵匆忙集合,准备出发时,陈庆之已经率领士兵撤出了粮草营,绕到了元昭的主营后方。他见北魏军主营的士兵大多去支援粮草营,营内空虚,便下令:“进攻主营!”
两千士兵如猛虎下山,冲进了元昭的主营。元昭正在帐内指挥,听到外面的喊杀声,顿时慌了神,他急忙拿起武器,想组织抵抗,可营内士兵太少,根本挡不住梁军的进攻。陈庆之亲自率军冲进中军帐,元昭见势不妙,带着几个亲信,从营后逃跑了。
北魏军的其他四个营垒,得知主营被破、元昭逃跑,顿时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溃逃。曹仲宗见陈庆之取胜,立刻率领大军跟进,追杀北魏溃兵。这一战,梁军斩杀北魏军一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兵器和马匹,成功解除了涡阳之围。
涡阳之战后,陈庆之的威名在梁朝彻底传开,连梁武帝都忍不住称赞:“庆之虽无弓马之能,却有将帅之才,真乃我朝之幸!”随后,梁武帝任命陈庆之为“东宫直阁”,负责太子的安全保卫工作——这既是信任,也是对他的进一步培养。
而真正让陈庆之“名震天下”,成为千古传奇的,是公元529年的“白袍北伐”。
这一年,北魏宗室北海王元颢,因不满尔朱荣专权,被尔朱荣追杀,逃到了梁朝。元颢见到梁武帝后,痛哭流涕,请求梁武帝出兵帮助他返回北魏,夺回皇位,并承诺:若能成功,便以北魏一半的土地作为回报。
梁武帝早就想趁机向北拓展疆域,削弱北魏,所以听完元颢的请求后,立刻答应了。但梁武帝也有顾虑——北魏虽然内乱,但尔朱荣的兵力仍很强,若派大军北伐,风险太大。于是,梁武帝决定“小规模出兵”,派陈庆之率领七千士兵,护送元颢北归。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七千士兵,要护送一个“流亡宗室”,穿越北魏腹地,抵达洛阳,这无异于“羊入虎口”。很多大臣都劝梁武帝:“七千士兵太少,恐难成事,不如多派些兵力。”梁武帝却摇了摇头:“庆之善以少胜多,涡阳之战便是证明。若派大军,反而会引起尔朱荣的警惕,七千士兵,看似少,实则灵活,更易成事。”
陈庆之接到任命后,没有丝毫犹豫。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系到元颢的命运,更关系到梁朝的尊严。出发前,陈庆之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让所有士兵都穿上白色的铠甲,戴上白色的头盔。就这样,一支七千人的“白袍军”,在陈庆之的率领下,护送着元颢,从建康出发,踏上了北伐之路。
北伐军首先北上,渡过淮河,抵达了北魏的铚城(今安徽宿州)。铚城是北魏的边境重镇,守军有两万余人,由北魏将领丘大千率领。丘大千早就听说过陈庆之的威名,所以不敢大意,在铚城外修筑了三道防御工事,企图阻挡白袍军。
陈庆之率领白袍军抵达铚城外后,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派人勘察地形。他发现铚城的西北角城墙相对低矮,而且防御工事比较薄弱,于是决定从西北角发起进攻。
进攻前,陈庆之召集所有士兵,说:“将士们!我们远离家乡,深入敌境,后退便是死路一条。唯有攻破此城,才能获得生路,才能为梁朝建功立业。今日一战,我与诸位同生共死!”士兵们齐声呐喊:“愿随将军死战!”
随后,陈庆之亲自擂鼓助威,白袍军士兵手持云梯,向铚城的西北角发起猛攻。北魏守军拼命抵抗,滚石、热油不断从城墙上落下,白袍军士兵伤亡不少。但白袍军士兵个个奋勇,前仆后继,有的士兵被滚石砸中,爬起来继续冲锋;有的士兵被热油烫伤,依然死死抓住云梯不放。
陈庆之见士兵们伤亡惨重,心里很是心疼,但他知道,此时不能退缩。他跳上一辆战车,手持长矛,大声喊道:“将士们!再加把劲,城破就在眼前!”
就在这时,一个叫周文育的年轻士兵(后来也是梁朝名将),趁北魏守军不注意,爬上了城墙,他拔出短刀,斩杀了几个北魏守军,然后大喊:“城破了!”
白袍军士兵见有人登上城墙,士气大振,纷纷爬上城墙。北魏守军见状,顿时慌了神,开始溃散。丘大千见大势已去,只好打开城门,投降了陈庆之。
攻克铚城后,陈庆之率领白袍军继续北上,很快抵达了梁国(今河南商丘)。梁国是北魏的重要城池,守军有三万余人,由北魏将领元晖业率领。元晖业是北魏的宗室,自视甚高,看不起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他在梁国城外修筑了一座高大的营垒,准备与白袍军“正面决战”。
陈庆之得知元晖业的部署后,笑着对将领们说:“元晖业自恃兵力多,必然轻敌,我军若趁其不备,夜袭营垒,必能取胜。”
当天夜里,陈庆之率领白袍军,悄悄来到元晖业的营垒外。他让士兵们携带大量的鼓和号角,在营垒外的四周埋伏好。等到三更时分,陈庆之下令:“擂鼓!吹号!”
顿时,鼓声、号角声震天动地,元晖业的营垒内一片混乱。就在北魏军士兵匆忙集合时,陈庆之率领白袍军,从营垒的东门发起猛攻——东门是元晖业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白袍军士兵如潮水般冲进营垒,北魏军士兵根本来不及抵抗,纷纷溃逃。元晖业亲自率军抵抗,可他哪里是白袍军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被白袍军士兵俘虏了。
攻克梁国后,白袍军的威名传遍了北魏。北魏朝廷得知陈庆之率领七千白袍军连下两城,顿时慌了神,急忙任命尔朱荣的侄子尔朱世隆为都督,率领五万大军,驻守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阻挡白袍军北上。
虎牢关是洛阳的东部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尔朱世隆深知白袍军的厉害,所以在虎牢关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还在关前挖了深沟,灌满了水,企图阻挡白袍军。
陈庆之率领白袍军抵达虎牢关下后,见尔朱世隆防守严密,便没有急于进攻。他派人四处打探,得知尔朱世隆的五万大军中,有三万是临时招募的新兵,战斗力不强,而且粮草补给主要靠后方的荥阳(今河南荥阳)。于是,陈庆之决定:先攻克荥阳,切断尔朱世隆的粮草补给,再回头攻打虎牢关。
荥阳是北魏的军事重镇,守军有五万余人,由北魏将领杨昱率领。而且北魏朝廷还派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率领二十万大军,正在赶来支援荥阳的路上——一旦这二十万大军抵达,白袍军就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
陈庆之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将领们都很担心:“将军,北魏二十万援军即将抵达,荥阳守军又有五万,我军只有七千,恐难抵挡。”
陈庆之摇了摇头,说:“我们从建康出发,至今已连下两城,若此时撤退,之前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况且,北魏援军虽多,但长途奔袭,必定疲惫;荥阳守军虽众,但得知援军即将抵达,必然轻敌。我们若能在援军抵达前,攻克荥阳,就能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迎接援军。”
随后,陈庆之对士兵们说:“将士们!北魏二十万援军即将抵达,荥阳城内有五万守军,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我等是白袍军,是梁朝的精锐!我要告诉你们,只有攻破荥阳,我们才能回家,才能活着见到家人!今日一战,要么胜,要么死!若我战死,你们就拿着我的头颅,献给陛下,求陛下善待你们的家人!”士兵们被陈庆之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齐声喊道:“愿随将军死战!”
当天下午,陈庆之率领白袍军,向荥阳发起猛攻。杨昱以为白袍军“自不量力”,根本没放在心上,只派了一万士兵防守城墙。可他没想到,白袍军士兵个个如猛虎下山,拼命冲锋。
白袍军士兵用云梯爬上城墙,与北魏守军展开激烈的巷战。杨昱见状,急忙派更多的士兵去支援,可白袍军士兵越打越勇,北魏守军根本抵挡不住。陈庆之亲自率军冲进荥阳城内,斩杀了北魏守军的将领,北魏守军顿时溃逃。
傍晚时分,白袍军攻克荥阳,俘虏了杨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