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1章 一拍即合(第1页)

第241章 一拍即合(第1页)

听到是黄智峰的声音,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林思成索性开了免提:

“林老师,我们先测的是焦炭土层中的输助样本,含量值(c14)为1200±50(年)!”

“之后检测了窑汗,最后一次受热时间范围为1150—1200年……”

“初步推测,焦炭与窑汗属于同一时期,距今应该在1150年以上……”

乍然,谈武的心脏都跟着缩了一下。

距今1150年,是什么时候?

950年左右,五代末期。

但这只是窑汗的最后一次受热时间,也就等于窑炉的废弃时间。修建时间则要更早。如果按照1200年来算,那会儿还是唐代末期。

另一份报告也能证实这一点:与焦炭处于同一文化层的辅助样本碳14含量值为1200年,说明这两个迭压文化层中的窑炉均为唐代遗址。

唐代的高温窑炉,唐代的焦炭?

哪怕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检测结果,谈武的心脏依旧跳了好几下。

林思成笑了笑:“谈秘书长,现在只是初步推测,还要做进一步的发掘和检验。其次,碳14和热释光都有误差,至少也在四五十年以上,搞不好,两个文化层都属于宋代初。”

那也够了。

如果从中国最早的炼焦遗址来说,这要比河北邯郸观台的宋末遗址早一百五六十年。

如果从“中国最早的焦煤型瓷窑”的角度而言,比景德镇御窑发现的明代成化遗址早了整整五百年。

由此,这儿的发现不但推翻了两项考古结论,而且还是国内首次发掘的重大发现,对地处西北,只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的河津而言,这是多大的加分项?

谈武用力的呼了一口气,琢磨着怎么向领导汇报。

稍事休息,几个队陆续开工,大致五点,田杰在三号位偏东北一百米左右的梯田边缘,发现了一座半倒焰式馒头窑。

又过了一个小时,高章义在三号位西南方向,找到了一座废瓷坑。

看着钎管中的细白瓷碎渣,一群人双眼发光。

……

落地窗映着晨光,空气中弥漫着苦丁茶的焦香。

周一九点,政府例会。

还有十来分钟,领导们陆续进了会议室。

市长估计还得好一会,常务拿了一包烟,挨个发了一圈。

蒋承应不抽烟,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坐在旁边的崔国瞄了一眼。

几个折角的符号连在一起,代表山,中间三道水字纹,代表河。之下又用三角标注,零零星星的写着几个地名。

“老窑头,请代……北午芹,唐代……固镇,宋代?”崔国赞了一声,“啧,蒋市长,挺刻苦啊?”

蒋承应顿了一下。

用刻苦这样的字眼,在这儿多少有那么点不合时宜,调侃的意味居多,还带着点揶揄。

崔国负责文化、广播、档案等工作,文物、考古、史志等部门都在他的负责范围之内,但河津古窑的勘察,最后却由蒋承应负责?

不管换成谁,都会有想法。

但这赖不到谁:两周前,省文物局、考古院通报,河津可能存在卵白玉古窑遗址,两级班子专程开了会。

当时崔国就觉得:这两个都算是清水衙门中的清水衙门,平时存在感极低。才多点动静,就大惊小怪,这摆明是跑出来刷存在感了。

你刷就刷,这无所谓,但危言耸听,故意夸大就有些过份了:失传了几百年的工艺,山西人没办法复原,陕西人却能复原,搞笑呢吧?

其它不说,遗址总在山西吧,我们不发掘,老陕还能自个挖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