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0章 言之尚早(第1页)

第240章 言之尚早(第1页)

林思离的有点些远,他还没上坡,钎探机四周已经围了一大堆。

不知谁喊了一声“林工来了”,“哗”的一下,人群自动分开了一条道。

水即生拄着拐杖,任新波站在一旁,手里捧着几块灰色的煤渣。

看到林思成,他往前一递:“林工你看!”

林思成点点头,接过了一块。

手感沉重,质地很硬,颜色黑中泛银。表面残留着白色的灰分,且呈现一种特有的金属质光泽。

横截面裂缝密集,且有细密的小孔。但大小不匀,就如不规则的蜂窝。

林思成低下头,看了看地上的钎管:地表两米以下,接近有一米厚,全是这种东西。

说明脚底下有一堆焦炭,也绝非偶然形成,而是批量的当作燃料使用。

顺手丢掉,林思成拍了拍手:“岚炭,因断纹交错,形似山岚而得名。刚入炉的时候,会冒出蓝色火焰,所以又称蓝炭,兰炭……”

“因为古代技术有限,古法干馏不彻底,所以从现代工业学的角度上来说,只能算是半焦……”

任新波眼神微动:“林工,如果用来烧瓷,窑温能达到多少?”

林思成想了想:“一千五六应该是有的,即便不鼓风,也在一千四以上!”

任新波嘴唇嚅动:“一千五六百度的高温,不还是焦炭?”

林思成顿了一下,点了点头:如果对比木柴或是煤,或是放在古代,这自然是焦炭。

一时间,一群人盯着钎管中的炭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刚到这儿,林思成说有洞坑窑的时候,大多数的人只是一知半解。

包括很内行的那一部分,基本都和任新波一样,以为林思成说的作坊式的小窑。

随后挖出窑汗,林思成画了一张图,众人才明白,他说的洞坑窑是什么窑:马蹄窑与斜坡式龙窑相结合,独创的新窑。

有多新?

省内首次发现,甚至于国内都是首次发现。

对于考古学而言,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填补历史空白,修正历史轨迹。

说实话,这已经够让人震憾了,所以之后水总工提到,说林思成推测这儿有唐代的烧煤型瓷窑,大都半信半疑。

再之后,又说林思成怀疑,这儿很可能有焦煤型窑炉时,一群人觉得更不靠谱。

因为不管是烧煤型瓷窑,还是焦煤型瓷窑,史料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已经到了宋末,包括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也证实这一点。

但话没说完三分钟,离窑炉不到十米远的地方,就钎探到了焦炭堆?

说明在唐代,河津就已能烧出结釉一千四百度的高温瓷。

到这一步,已然不是填补历史空白的问题,而是改写历史。更意味着新的工艺,新的科技。

光是一个“唐代焦炭”,就足够将河津窑,将发现河津窑的林思成写进教科书。

以后但凡提到唐瓷、高温瓷、古代冶炼,就离不开这个地方,离不开发现这个地方的这个名字……

顿然,有人又想起刚下车,林思成在松木里看了看,又上山转了转,然后抬手一指:哪儿是庙、哪儿是池、哪儿是窑。

以及,他对于烧煤型瓷窑、焦煤型瓷窑的判断。

说实话,这已经不是快不快,准不准的问题,而是超出了常人的认知。

想想之前:二十出头的荣誉顾问,特邀专家,特聘工程师……这他妈得有多优秀?

再看看现在:值,真他妈值,千值万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