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1章 一拍即合(第2页)

第241章 一拍即合(第2页)

没有标本,没有工艺遗迹,他拿什么研究?

所以当时讨论时,崔国的建议是该勘察勘察,该发掘发掘。市里人手不够,就向省里申请。一年找不到,就多找几年。

如果从陕西请人,这不就是自爆其短,家丑外扬?

但蒋承应的意见却截然相反:论遗迹多寡,两省大差不差。但论考古水平,遗迹保护,陕西要稍强那么一点。

而且这是公认的:陕西的墓多,每一座都少不了勘察,寻找。山西的地上遗迹多,墓少,需要从地下挖的基本不多。

而且相对而言,陕西那边的保护措施要稍到位一点。这边却是该怎么晒怎么晒,该怎么淋怎么淋。

所以,技不如人不丢人,请人更不丢人。

再者,水总工从事陶瓷考古和工业陶瓷研究六十年余年,对省内遗址的分布情况、以及本省陶瓷工业发展现况的了解,省内没人能比得上。

他说的话,绝不至于故意夸大,危言耸听。

两人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表决通过:该请就请。

自然而然,这件事情就由蒋承应负责。

蒋副市长很积极,亲自去了一趟太原,拜访了水即生。然后,又邀请省文物局、考古院的负责人和专家,组团跑了一趟西京。

回来后,已是一周以后。市里又开会,听蒋承应提到与西京洽谈经过,崔国依旧不以为然:就这条件,从京城请个专家都够了。结果,就从西京请了个小孩?

资料他看过:那小孩固然专业,但专业的也只是文物鉴定和修复,但这次涉及的却是考古勘察,工艺技术复原。

说句实话:再是博学,再是全才,是不是也得需要时间学?

二十一岁?就算从娘胎里开始,他能学多少?

所以,崔国一直都冷眼旁观。

蒋承应也清楚,一直铆着一股劲。

看他不说话,崔国笑了一声:“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蒋市长确实得刻苦一点。”

蒋承应点点头,合上笔记本:“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比不了崔市长!”

“专攻谈不上,不过一直负责的都是这一块,比蒋市长了解的稍多一些。说实话,一周的时间查资料,做计划,绰绰有余。但这都快十天了,河津还没动静,不会是卡住了吧?”

“但不应该啊?水总工那么推崇,蒋市长更是赞不绝口,那位林老师肯定有过人之处。再说了,有遗迹发现(白釉碗),更有老窑头遗址做为参照,北午芹肯定有遗址存在。好不好找先不说,是不是得先找起来?”

“其他都不提,西京来的这三十多号人,每周的伙食,工资,补助,加起来都得好几万!”

崔国弹了弹烟灰,脸上带着笑,“当然,只是建议一下,蒋市长如果介意,就当我没说!”

其余几位齐齐的一愣,眼神古怪起来:吵起来了?

其实这两位一直都不大对付。只不过之前在桌子底下,这次因为河津古窑,直接摆到了台面上。

蒋承应也不在意:“崔市长,这才一周而已,着什么急?”

崔国竖了个大拇指,一证明双关:“还是蒋市长沉得住气!”

蒋承应只是笑了笑,再没说话。

其余几位却一脸失望:被老崔挤兑成这样,都不接招?

老崔没说错,老蒋是真能沉得住气……

正暗忖间,门口传来脚步声,市长带着秘书进了会议室。

“不好意思,刚接了个电话!”

解释了一句,兰泽安感觉气氛不大对,下意识的顿了一下。

再左右一扫,看了看几位同事的表情,他顿然猜了个七七八八:老崔又挑事?

你不愿意干,当然就得安排别人干。别人干了,你又怕别人干好……老崔你这是什么心态?

问题是,你就算想挑事,能不能先打听打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