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要求学生在集团的星芒平台上搭建虚拟社区,优秀作品直接获得商业孵化机会。
最具突破性的是"
问题导向学习"
模式,企业定期向学校推送实际技术难题,学生团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完成课程考核。
实习管理系统的创新解决了传统痛点。
李氏集团开发的"
智行实习平台"
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实习任务、考勤记录、导师评价全程上链存证。
学生佩戴的智能工牌集成定位与健康监测功能,既保障安全又能通过微表情分析评估工作压力;而企业导师的指导过程被AI记录,优秀教学案例自动转化为在线教育资源。
当某高校学生通过该平台提前半年攻克智能仓储调度的技术瓶颈时,这种产学研协同模式展现出惊人效率。
为吸引顶尖人才,集团推出"
未来领袖计划"
。
入选学生不仅能参与企业核心项目,还可获得与李阳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具吸引力的是"
双导师制"
,每位学生同时拥有高校教授和企业高管作为指导,其毕业论文直接对接企业的技术攻关需求。
当一位博士生的"
量子计算在物流优化中的应用"
论文,成功转化为集团全球调度系统的核心算法时,这个跨越学术与产业的培养模式获得国际认可。
然而,合作初期遭遇观念冲突。
部分高校教授质疑企业介入会影响学术独立性,李阳亲自带队前往高校举办"
科技沙龙"
,用全息投影展示企业研发的前沿技术如何推动学术突破;针对学生对实习强度的担忧,集团开放"
弹性实习"
模式,学生可通过智能排课系统自主选择工作时间,甚至在元宇宙中完成部分实习任务。
2045年毕业典礼季,"
星耀未来"
计划迎来首批成果:集团与高校联合培养的500名毕业生中,89%进入核心岗位;校企合作开发的12门课程被纳入国家精品课程;更催生了37个创业项目,其中"
智能养老辅助设备研发团队"
获得千万级融资。
在成果发布会上,李阳播放了一段特别视频:一位曾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如今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型环保材料,而他的导师正是当年企业实习时的车间主任。
"
人才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创新生态的火种。
"
李阳的声音在会场回荡,全息投影中,学生在实验室专注研究的画面与集团各业务板块的创新成果交相辉映。
散会后,他站在高校与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前,看着学生们调试最新的AI设备,那些闪烁的屏幕光亮,恰似连接校园与职场的桥梁,而李氏集团,正用创新的合作模式,为社会培育出源源不断的栋梁之材。
喜欢1949璃院繁星请大家收藏:(aiquwx)1949璃院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