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末封疆 > 第734章 漠南无王庭三(第2页)

第734章 漠南无王庭三(第2页)

“大明愿与喀尔喀永结盟好。茶马互市,三日后即开。然有一言相告——”

他目光骤锐,“若有心怀武心者,犹如此案!”

佩刀应声出鞘,帐中寒光一闪,案角应声而落。

使者北归后,喀尔喀三部王帐中争议再起。

车臣汗格埒森扎赉把玩着镶金宝刀,对诸台吉叹道:“魏渊枭雄也,既示诚意,又耀兵威。重启茶马互市固然可喜,然其‘虽远必诛’之言,不可不察。”

年轻的巴特尔台吉激昂陈词:

“父汗!准噶尔窥伺东方,清廷败退辽东。今大明复起,正可借其力以自保。儿臣愿亲率部众,与明军共击准噶尔!”

老成持重的乌力罕台吉却摇头:

“与虎谋皮,恐反受其害。不妨暂与交好,观其动向。记得四十年前,我们也是这样与俄罗斯人周旋的……”

最终,三部达成共识:遣使与明缔结盟约,互开边市,却暗中扩充骑兵,加强联络。

喀尔喀人在高擎哈达的同时,另一只手始终紧握弓刀。

漠北的风雪孕育了他们的骄傲,也教会了他们审时度势的智慧——在强权之间寻找生存之道,本就是草原民族千年的生存法则。

魏渊的崛起,犹如一颗沉重的石子投入喀尔喀三部原本微妙平衡的政治水池中,激起了连绵不绝的涟漪。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北方是持续施加压力的沙皇俄国,西方是野心勃勃、时常兵戎相见的准噶尔汗国,而东方,原本败退辽东的清朝如今又被一个新兴的明军势力所重创。

骤然间,棋盘变大了,棋手也多了一位。

于是,以精于谋算着称的喀尔喀台吉们开始重新绘制他们的战略图谱。

土谢图汗部的使者仍按惯例前往恰克图与俄国总督会谈,但言谈之间,“无意”中便会提及“南方明国将军遣使带来的问候与礼物”,暗示自己并非别无选择;与此同时,他们在献给魏渊的国书中,又会格外强调准噶尔部对双方的共同威胁,仿佛已是并肩的盟友,企图以此换取更多的军事支持与更优厚的贸易条件。

车臣汗部同时与多方重启或扩大贸易。

他们向俄罗斯提供皮毛和牲畜,换取火枪;向明朝请求开放粮食、茶叶与布匹的边市;甚至私下里,也与准噶尔的商队进行着谨慎的易货交易。

每一种物资的来源都成为一种战略依赖的缓冲,也让每一方势力都意识到,喀尔喀的友谊并非独家专卖,需要竞争才能获取。

札萨克图汗部的使者们成了传递“经过加工的消息”的专家。

他们可能会向魏渊夸大准噶尔部调兵东进的动向,渲染其“与俄罗斯勾结”的威胁;转过身来,又可能向准噶尔的珲台吉透露“明军军容鼎盛,有意北伐”的“机密”,竭力维持着一种危险的均势,让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对喀尔喀动手,反而竞相拉拢。

“魏渊与大明,是我们从长生天那里得来的新弓箭,”一位经验老到的台吉在帐中对其子侄辈传授心诀,“这把弓太新,太强,我们还不知道它准确的力道和射程。但不能不用,更不能只依赖这一把弓。聪明的猎手,懂得根据风向和猎物的距离,选择最适合的那一张。现在,我们的箭袋里,终于又多了一支利箭。”

从此,喀尔喀三部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必须在四方甚至更多势力的影响下进行权衡。

他们谨慎地操纵着与各方的关系,时而亲近,时而疏远,不断微调着忠诚的角度,一切行动皆以现实利益为圭臬。

对于正在崛起、雄心勃勃的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噶尔丹之父)而言,魏渊的横空出世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复杂的地缘政治变量。

一个强大、统一且积极经略北疆的明朝,无疑是准噶尔向东方和南方扩张的巨大障碍。

魏渊展现出的军事能力和战略决心,迫使巴图尔必须重新评估东方的局势。

冰冷的夜风卷过准噶尔汗庭的金顶大帐,吹得牛油火把明灭不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