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佛缘盛世耀明章 > 第193章 启动商潮与众筹子墨的现代思维(第4页)

第193章 启动商潮与众筹子墨的现代思维(第4页)

众人闻听,又是一阵热议。

此时,坐在下面的郭氏世子郭璜以眼神示意坐在后面的荀诩,荀诩微微点头。荀诩冷笑出声,须发斑白地站起身来:

“司隶大人,你可知旧城坊市布局和城防格局,皆是武帝亲定的风水格局和守城阵法?若强行拆改,恐违祖制,破坏法道,致天怒人怨!”

子墨嘴角勾起一抹讽刺:

“荀氏家主,你口中的‘风水和阵法’已不适应当前长安城发展趋势。如今我大汉人才辈出,大汉太学院元老,常山三公中的叶公和道公早已推演新阵图,可保长安万无一失。

时代在发展,若不拆改旧城,如何容纳五湖四海之人?

长安百姓商贾之利将永远停滞在几百万钱,难以翻倍增长!

你愿为子孙守着这点蝇头小利,还是愿为大汉社稷搏一次腾飞机会?”

他举起一卷《长安人口增长预测》,纸张在烛火下微微发亮,

“不出五年,长安人口将破百万,旧城墙能护得几人周全?”

议事厅内陷入死寂,唯有烛火噼啪作响。子墨环视众人,眼神如刀:

“我知道你们觉得投资的钱用于修建城防,是被赚走的血汗钱。但诸位可曾想过,长安现有城墙已全部老化,若不加强城防建设改造,

待北匈奴南下,长安城弱不禁风,一攻即破。破城之时,你们的田庄、商铺、家园还能保住几分?

去年云中郡破城,太守府藏的万两黄金,尽成匈奴铁骑踏下的齑粉!”

众人听了子墨分析解释,再无人提出反对意见,荀诩只得灰溜溜退下。

长安旧城改造议题圆满落定,接下来进入治理黄河、渭河、泾河等流域的议案。

秋风从窗棂缝隙中钻进来,卷起地上几片枯叶。王景缓步上前,展开一幅丈量精确的舆图,指尖划过三河交汇处,那里的线条被重重描黑,

“诸位请看——过去五年,三河共决口十七次,淹没良田八万余顷,流民逾几十万。

若不治水,明年秋收,司隶七郡大部分地区将颗粒无收!”

他抖开一卷卷灾民卖身契,字迹模糊处尽是泪痕,纸张上还残留着泥土的痕迹,“

这些都是三河泛滥时,百姓为求活路写下的文书!”

他忽然将一卷竹简掷于案几,竹简哗啦作响,露出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

“这是水利署统计的漕运损耗——因河道淤塞,洛阳至长安的粮船每百里需停泊三次,耗时三日,损失漕粮六成。

若疏通河道,单是漕运一项,朝廷年入可增三百万钱!”

竹简旁还压着几张漕船破损的草图,船身裂缝处标注着“淤泥撞击所致”,笔触苍劲有力。

子墨冷笑一声,起身拍案:

“王大人所言,正是我意。但治水非一人之力可为。诸位若不愿出钱出力,待这三条河流泛滥成灾,不知会冲毁多少良田?

而你们正是这些良田的最大拥有者,届时哭都来不及!”

王景不疾不徐,展开一幅治水模型,模型上的河道、堤坝、水门栩栩如生,

“诸位,吾等采用‘堰流法’与‘十里一水门’,可分段调控水流,降低决堤风险。此模型经太学院南艺阁反复推演,成功率可达九成。”

此时,清河崔氏家主崔亮站起来道:

“若我崔家出资建水门,有何回报?”

子墨轻笑一声:

“若崔家愿意出资修筑三座水门,每石铁矿石可免征五钱税。”

他忽然转向清河崔氏旁边的太源李氏族长,语气转冷:

“李家长,你可知你家盐场为何连年亏损?因渭水含沙量过高,盐井淤塞严重。若疏通河道,你家盐场年利可翻倍。这是去年盐场收支账本,亏损处我已用朱笔圈出。”

太源李氏惊得目瞪口呆,手中的茶盏差点滑落。

崔家族长崔亮冷哼一声:

“司隶大人!你空口许诺,谁信?若治水失败,谁来赔我崔家的投资?

治水如填海,十年前先帝耗银五百万,结果如何?不过是竹篮打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