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情况,其实不管是朱载坖还是重臣们也都很清楚,放宽货币出海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且对于大明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货币是否出海,而是黄金的出海问题的,大明和西洋诸国的黄金价格巨大,大明的黄金和白银比价官方定价是一比十,在民间市场上更多的是一比七,而西洋的黄金白银比价往往是一比十二左右,这种价格的差距就使得大明的黄金外流。
这点是朱载坖很担心的,尤其这些西洋商人,利用大明黄金价格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从大明套取黄金,西洋商人们也承认:中国的黄金价格比较低,而白银价格又几乎高出一倍,白银就会被吸引到中国去交换黄金,中国就会出口黄金。
而黄金是重要的物资,不仅仅是货币,更是稳定市场的重要物资,朱载坖很清楚黄金的作用,所以下诏禁绝黄金出海,大明自己在大宗交易中也需要黄金,不能够容忍大量的黄金出海。
除此之外就是茶叶的出口问题,茶叶也是大明的重要出口物资,但是主要是在周边的藩属和少数民族中的盛行,西洋人进口的茶叶并不多,朱载坖仔细查看了海关总署和户部以及各产茶省份的奏报,现在大明的茶叶生产和国内贸易已有很大规模,但在海上出口商品中,茶叶所占比例不高,数量也不大。
而在大明的周边,如倭国、朝鲜、安南等国,虽然受大明的影响已经形成了饮茶之风,但是茶叶种植和加工业已相当发达,进口茶叶不多,南洋其他国家的茶叶消费者主要是侨居的华人及后来的部分西洋人,需求量也不很大。现在主要向大明购买茶叶的多是蒙古人还有高原上的青藏人,他们视茶叶为必需品,需要茶叶,大明大茶叶出口,也主要是针对他们,向海外出口的数量还不太多。
但是朱载坖很清楚,茶叶将会是大明重要的出口物资,现在只不过是需要推广罢了,朱载坖命令海关总署和相关的衙门商量推广茶叶的事情,向海外推广茶叶,助力大明的茶叶发展,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书籍出海的事情,书籍也是大明向海外出口的重要物资。
倭国、安南、朝鲜等大明藩属使节、学者、僧人、商人来华的目的之一就是求取书籍。而浙江的宁波港是向倭国、安南等地输出书籍的主要港口,当时宁波甚至出现了专门面向倭国市场的书商和书肆,其书籍数量大,种类多,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儒、佛、道兼收并取。其中倭国购买的数量是最多的,甚至倭国人还会将大明的书籍带回去之后再翻刻,被称为和印本,居然在大明也有市场,而且这些国家中还有很多书籍在中国失传反在倭国等国家发现,其中一些“佚书回归”传回中国。
对于书籍出海,朱载坖认为有利有弊,一方面,以书籍影响这些藩属的,达到潜移默化教化这些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要严防大明的技术流失,尤其是对于倭国和西洋人,要严加防范,所以朱载坖命令海关和礼部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书籍出海加以管制,经史子集等不限制出口,佛经等书籍也不限制出口,大明甚至可以向他们代为刊刻,同时还有日历等书籍,都不限制,但是对于农工医学等技术相关书籍,要限制甚至是严禁出海,严守技术,严加保密,同时任何有关军事的书籍都要予以严厉查禁,不允许出海,这点朱载坖的态度是极为坚决的。
连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所编写的书籍,都被朱载坖下令列入大明各级军事学院的教材,严格保密,不允许外流,对于这些有关技术和军事的书籍,严禁外流,防止为外人所乘,同时要悬赏求购各国的技术书籍,不管是大明的藩属还是西洋各国,要大量的引进、翻译其他国家的技术书籍,以资大明。
朱载坖在南京度过了隆庆二十一年,而在隆庆二十二年年初,中南总督李贽向朝廷奏报,接暹罗、占城等国奏报,安南权臣郑松弑君废立,其事非小,接报之后的李贽,立即将暹罗、占城等国的奏报上奏南京,请求朱载坖圣裁,接获此事之后,朱载坖极为震怒,弑君废立,这是严重挑衅大明这个宗主国的行为,朱载坖不能不非常重视,也是为大明征讨安南提供了正当性。
朱载坖在与臣子们商量之后,决定立即遣使安南,问罪于郑松,这可不是小事,是有很大风险的事情,郑松毕竟是安南的实际掌权者,而且现在大明和安南的关系非常之紧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载坖早就决心已定,准备征讨安南了,这个时候出使安南,很有可能被郑松所杀。
这个时候的郑松可不管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杀害使节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所派遣的使臣不能使得大明国威受损,这个差事可不好干,朱载坖命令重臣们举荐人才,沈鲤举荐了上元知县雒于仁,认为他有胆色,能够承担此次重任。
朱载坖于是亲自召见了雒于仁,沈鲤带雒于仁前来觐见,行礼之后,朱载坖问道:“此去安南,可惧否?”
雒于仁说道:“臣惧死,然臣不敢辱国!”
朱载坖说道:“死生大事,不惧者虚言也,然不辱国,则不辱使命也!若得生归,朕必重赏之!”
朱载坖命令给雒于仁加礼部右侍郎衔,奉使安南,问罪于郑松,同时对于各处的兵防加以调整,殷正茂以老病乞休,朱载坖任命殷正茂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回南京休养,广西巡抚李化龙升右都御史兼两广总督,四川巡抚邢玠加右佥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巡抚广西,兵部右侍郎宋应昌出镇云贵,加右都御史总督云贵等处军务事,同时检查各部官军的军储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