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之后的雒于仁就开始准备出使的相关事宜,南京翰林院负责起草国书,而雒于仁则是领取了勘合等物,昨天还是青袍小吏,今日就穿上了大红官服,对于很多官员们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大家都不羡慕他,毕竟对于大家来说,官职很重要,但是小命更重要,他们可不想把自己的小命丢掉。
不过雒于仁却根本不在乎此事,在安顿好家人之后,携带国书直接南下,前往安南,在得知大明使臣要来之后,郑松有些紧张的,他很清楚大明使臣这次到安南的目的是什么,他也很清楚,虽然他现在能够控制安南的朝廷,但是暗地里对他不满的还是大有人在,何况当年之事,流传甚广,根本无法禁止,其实当时大明就知道此事,现在只不过是用作借口罢了。
但是如果直接拒绝大明使臣或者将其杀害的话,就意味着和大明的开战了,郑松很清楚,显然安南根本不是大明的对手,自己已经被倭人搞得焦头烂额了,哪里还有能力抵抗大明啊,所以他很清楚这次雒于仁是来找事的,但是并不敢对雒于仁做什么。
而雒于仁到了升龙府之后,则是要递交国书,面见安南国王等一系列的活动,作为国相的郑松自然是要安排相关的活动的,虽然在安南,大家都很清楚郑松才是做主的那个人,但是在场面上,黎朝皇帝才是大明所承认的安南国王,郑松也试图贿赂雒于仁,但是都被雒于仁予以拒绝了,郑松无奈,只得召开朝会,命令黎维潭接见大明使臣。
雒于仁昂首阔步进入安南大殿之内,只是对于坐在上方的黎维潭略一拱手,态度无礼至极,不过黎维潭已经习惯了臣下对他的无礼,郑松等人也从来不把他当君主对待,黎维潭命人询问雒于仁此次出使安南的目的,雒于仁随即问道:“尔乃何人?安南无主乎?”
虽然知道雒于仁这次是在找事的,但是没想到雒于仁头真铁,上来就直接开大,安南的臣子们也是很震惊了,郑松作为国相,也不能再装聋作哑了,郑松轻咳一声,出班说道:“天使,这是弊国国主,乃是大明所册封的安南国王。”
郑松是在提醒雒于仁,不管怎么说,黎维潭也是经过大明册封的,是大明所承认的安南国王,还是应当予以尊重的,但是雒于仁显然不会给这个面子,他本来就是来找事的,还在乎什么安南国王不国王的,而且在来的路上,雒于仁也详细恶补了一下有关安南的情况。
上一代安南国王,也就是黎英宗黎维邦,嘉靖三十四年,二十二岁的黎中宗黎维暄驾崩,没有儿子。权臣郑检拥立后黎朝开国皇帝黎利的哥哥黎除的五世孙黎维邦做皇帝。太祖黎利一脉就此断绝,他的后代再也没有做皇帝。而当时掌握黎朝政权的是郑松父亲郑俭,后来郑检病逝,长子郑桧嗣立。莫朝趁机派大将莫敬典率军十余万南下。郑桧亲自带兵防御,大败而归。
郑桧的弟弟郑松趁机取代郑桧,自立为左丞相,郑桧被迫出奔莫朝。击退莫军后,郑松又自封太尉长国公,权柄日重。黎英宗深以为忧,便与大臣黎及第等人密谋铲除郑松,然不慎谋泄。隆庆六年,黎及第意图谋害左相郑松,诱使郑松乘舟于江上,趁机杀害。郑松察觉没有上当,后两家相怨,隆庆六年十一月,郑松给黎及第赠送黄金,黎及第前去郑松府邸感谢,被郑松杀害。
然后郑松将黎英宗黎维邦也弑杀,改立其第五子为黎朝皇帝,这事并不是什么新闻,雒于仁看了一眼,凭衣着也知道他就是黎朝的国相郑松了,雒于仁睥睨了一眼郑松,问道:‘尔时何人,在此聒噪?’
郑松沉声说道:“天使,下官乃是弊国左相、太尉长国公郑松。”
雒于仁说道:“你就是那个弑君叛逆郑松?”
安南官员们赶紧上前说道:“天使慎言,此弊国之重臣也!”
雒于仁冷笑一声说道:“曹操亦汉之重臣也!”这已经指着郑松的鼻子骂了,就是郑松涵养再好,也没法忍受,何况郑松在安南可是大权在握的权臣,郑松冷笑一声说道:“天使欺我无人乎?”
雒于仁当殿大笑,说道:“某自不欺安南无人,然自奉使以来,惟知使命,他所不敢问也!”
郑松看了雒于仁一眼,也冷静了下来,他很清楚,大明派出雒于仁来,就是在找事的,这孙子可能是真不怕死,说不定大明正希望安南弄死他,好对安南动手呢,所以郑松定了定神说道:“鄙人尝闻天朝乃是礼仪之邦,何如此不知礼也?”
雒于仁看都没看郑松一眼,说道:“礼之所用,于正人也,秉之所用,于罪人也!”雒于仁指着上面端坐的黎维潭问道:“此何人也!”
郑松说道:“此乃弊国之国主也,天朝也是册封过的。”
雒于仁哈哈大笑,说道:“那此辈如何即位的,国相可知?”雒于仁说完之后,随即拿出一份奏疏,是嘉靖年间安南向大明奏报黎英宗去世,安南新国王即位的事情,上面明确说的是黎英宗病逝,雒于仁问道:“相国,果如是乎?”
郑松看了一眼雒于仁说道:“这是弊国所上奏疏,岂是做的假的?堂上诸官,也有经历过此事的,天使不妨查访,当知此事不假。”
郑松当即就将了雒于仁一军,你说我郑松弑君了,那你问问这些安南大员们,看他们怎么说,这些安南官员都是郑松的心腹,当然是要向着安南了,而且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哪有什么证据,郑松就是咬死不承认,说这些都是流言,你待如何。
这些安南臣子们赶紧出来证明郑松所言不假,天朝肯定是听信了谣言,所谓弑君一说,断无此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