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140章 包青天明察秋毫(第8页)

第140章 包青天明察秋毫(第8页)

十二

同安县城有个叫龚昆的富商,娶了个妻子叫李氏,家境十分殷实。然而,龚昆虽然有钱,却是个出了名的吝啬鬼。有一天,他的岳父李长者过生日,龚昆备了份礼,让仆人长财送去祝贺。临行前,他特地嘱咐长财:“别的礼物可以少送点,但这只鹅,你千万得看好,不能让他收了。”长财点头答应,便提着礼物去了。

到了李长者家,长者看到礼物也挺高兴,还问长财:“怎么龚昆没亲自来喝酒啊?”长财回答:“他最近忙,就没能来。”长者便让厨子收下礼物。厨子一看,这礼物也太寒碜了,就挑了些稍微好点儿的收了几样,其中就包括那只鹅。

长财一看,心里就不乐意了,这回去怎么跟主人交代啊?他闷闷地喝了几杯酒,就挑着空筐回去了。走到离城一里外的地方,他看见田里有一群白鹅。四周一看,没人,他就赶紧下田去,挑了个最大的捉起来,放到附近的一个鱼池里,把毛都洗湿了,然后放进笼子里。

谁知道,这鹅的主人招禄刚好回家,路过这里,看见长财在田里鬼鬼祟祟的,笼子里却没鹅。他赶紧跑回去看,发现长财正在捉他的鹅,放进笼子里就走。招禄急了,一边叫一边追,可长财就跟没听见似的,自顾自地往前走。

走了很长一段路后,长财突然遇到了招禄的主人,他刚从县城回来。招禄一见长财,立刻大声喊道:“官人,前面那个挑笼子的人偷了我家的鹅,快抓住他!”主人一听,立刻冲上前去,一把抓住了长财。

长财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他放下担子,不满地说道:“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无礼,无缘无故地就抓人?”主人怒气冲冲地回应:“你偷了我的鹅,还想狡辩?”两人立刻争吵起来。

这时,路过的一些人见状,纷纷上前劝解。其中一人提出一个主意:“既然你们说这鹅是他偷的,那我们就做个试验。把这鹅放回鹅群里,如果它和其他鹅混在一起,那就说明是你的;如果它不和其他鹅混在一起,被其他鹅追赶,那就肯定是他的。”

长财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同意试验。他打开笼子,放出鹅来。然而,这只鹅因为刚刚被长财在鱼池里弄湿了羽毛,看起来和其他鹅格格不入。果然,它一进入鹅群,就被其他鹅追赶,根本无法融入其中。

众人见状,纷纷指责主人和招禄:“这只鹅明显是长财的,你们主仆二人怎么如此欺心?快把鹅还给他!”主人被众人说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只好狠狠地骂了招禄一顿。

招禄心中不服,他坚称自己亲眼看到长财在田里捉鹅。两人再次争吵起来,最后竟然扭打在一起。

正值包公巡行至此,目睹了长财与招禄二人间的激烈争执。他停下脚步,好奇地问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二人纷纷向包公陈述各自的遭遇和观点。

包公目光如炬,仔细打量了那只鹅,心中暗自琢磨。他心想,若这鹅真是招禄家的,为何它无法融入那群鹅中呢?而若是长财的,他又岂会无故觊觎他人的财物?这其中定有隐情。

于是,包公心生一计,他让二人各自回家,带着鹅回到县城,并吩咐他们明日一早前来领鹅。

第二天,公差传唤二人进入衙门。包公亲自审视那只鹅,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布:“此鹅当属招禄所有。”长财一听,顿时急了,他辩解道:“老爷,昨日众人皆说这鹅是我的,今日怎又判给了他?”

包公微微一笑,解释道:“你家住城中,养鹅多以粟谷为食;而招禄家在城外,鹅儿多在田间觅食,吃的是草菜。鹅食粟谷,其粪便必黄;若食草菜,粪便则青。如今这鹅的粪便皆为青色,你又有何理由争执呢?”

长财听了,虽心有不甘,却也无话可说。但他仍不死心,追问道:“既是他的鹅,昨日为何放入群鹅中相逐相追,却不与它们合群?”

包公摇头道:“你这奴才真是冥顽不灵!你用水洗了鹅的羽毛,使其湿漉漉的,与其他鹅的羽毛截然不同,它们自然会追逐它。你又有何可辩?”

于是,包公将鹅判还给了招禄,并命令左右重责长财二十大板,将他逐出衙门。此事在县城内传为佳话,人们纷纷称赞包公为神明般的存在。

十三

包公担任县尹期间,有一夜,他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中,城隍送来了四个和尚,其中三个面带笑容,一个却紧皱眉头。醒来后,包公对这个梦感到十分疑惑。

第二天正好是十五,包公决定前往城隍庙烧香祈福。当他走进庙堂,左廊下赫然站着四个和尚。这一幕立刻让他回想起了昨夜的梦境。

于是,包公走上前去,询问这四个和尚:“你们为何不前来迎接我?”其中一个和尚回答道:“本庙只有长住的和尚才会迎接贵客。我们都是远方行脚,昨晚只是在此借宿,今天就要前往别的寺庙,像孤云野鹤一般,所以不曾趋奉贵人。”

包公仔细打量这四个和尚,发现其中三个身材魁梧,而另一个则显得细嫩,甚至有些像女子。他心中不禁生起疑云。于是,他继续询问道:“你们叫什么名字?”那个回答他的和尚说:“我叫真守,这三个都是我的徒弟,分别叫如贞、如诲、如可。”

包公又问:“你们会念经吗?”真守回答:“我们对经文略知一二。”这时,包公心生一计,哄骗他们说:“今天是中秋节,往年我都会请僧人到家中念经祈福。今天有幸遇到你们四位,可否到我衙门中诵经一日,以保佑我清吉平安?”四个和尚不知是计,便随包公一同前往县衙。

到了县衙,包公命人在后堂摆好香花蜡烛,又准备了四盆水让和尚们在廊边洗澡后再诵经。如贞、如诲和真守都依次洗了澡,唯独如可推辞不洗,说:“我受过师父的戒律,从来都不洗澡。”包公听后,拿出一套新衣服对他说:“佛法以清净为本,哪有戒洗澡的道理。即使有这样的戒律,我今天也要为你改掉。”说完,便命人强行剥去如可的褊衫。

这一剥不要紧,只见如可两乳下垂,赫然是个女子!

包公一声令下,将如贞、如诲和真守三僧锁了起来。他目光如炬,直视着如可,语气严肃地问道:“我原本就怀疑你是个妇人,所以故意用洗澡来试探你,并非真的想请你们这些行脚僧来念经。你这个淫乱的妇人,跟着这三个和尚逃走,现在给我一五一十地招出事情的缘由来。”

如可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妾身是宜春县孤村的褚寿之妻,家中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婆婆。去年七月十四的晚上,这三个和尚来我家借宿。我丈夫褚寿原本想拒绝,说我们是个贫家,既没有多余的床铺也没有被子可以给他们。可是这三个和尚却坚持说,天晚了他们无处可去,出家人不需要床被,只要借个地方坐一夜,第二天早上就会离开。于是他们就在地上打坐诵经。我丈夫见他们不肯走,又可怜他们是出家人,就准备了斋饭招待他们,还腾出床铺让他们休息。谁知这三个和尚心肠歹毒,竟然拿出戒刀将我丈夫杀死。我和婆婆想逃跑,却被他们抓住,婆婆也被他们杀害了。他们还强迫我剃发,第二天放火烧了屋子,逼我穿上僧衣僧鞋跟他们一起走。他们还给我吃了药,让我在路上不能喊叫。我几次想逃跑,都被他们打。我丈夫和婆婆都被他们杀了,我几次想报仇,可我是个胆小的妇人,不敢动手。昨晚正好是七月十四,是我丈夫和婆婆被杀一周年的日子。这三个和尚买酒畅饮,我却在暗中悲伤,默默地向城隍祷告,求他助我报仇。今天老爷您叫他们来县衙,我以为是真的请他们来念经,所以不敢说出这件事。早知道老爷您神机妙算,怀疑我是妇人,所以用洗澡来试探我,我早就说出来了。今天真是城隍显灵,让我能见到青天,报仇雪恨。就算现在死了,能在地下见到我丈夫和婆婆,我也无怨无悔了。”

包公听后,点了点头,说:“你跟这三个和尚受了一年的侮辱,如果你不说出昨晚向城隍祷告的事情,我今天肯定会以为你是个淫贱妇人,难免要将你官卖。你现在说出你默祷城隍,求报婆婆和丈夫的冤仇,这才是实话。我昨晚正好梦见了城隍告诉我这件事,今天你的话与我的梦相符,我才相信城隍真的有灵。这三个秃子罪该万死,应该斩首示众。”

于是,包公在堂上起草文书,将妇人送回了她的母家,让她另行改嫁。

十四

包公从粜谷赈济回京的路上,偶然经过温州府。一夜,他梦见四个西瓜,其中一个忽然开裂,露出了里面的果肉。包公在半夜惊醒,心中满是疑惑,不知这梦境是何预兆。

第二天,包公决定去拜访府中的王给事。在街上,他遇见了三个和尚,正在向路人讲述因果报应。包公听完他们的讲述后,便返回府中。那三个和尚却还在街上,他们的新剃的头顶绿油油的,像极了西瓜。这一幕突然让包公想起了昨夜的梦境。

于是,包公命人将这三个和尚带入府中,询问他们的名字。其中一位年长的和尚回答道:“我叫云外,他们两个分别叫云表、云际,我们都是师兄弟。”包公又问他们住在哪个寺庙,云外说:“我们都是远方行脚,随地游行,没有固定的住处。昨天来到这个府城,在东门的侯思正店里暂住,并不会在这里久留。”

包公眉头一皱,问道:“你们说有四个和尚,为何只有三个出来?”云外答道:“确实只有我们三个,并无其他人。”包公心生一计,命人去传唤侯思正。侯思正到来后,包公问他:“昨天你店里住了几个和尚?”侯思正道:“三个。”包公目光如炬:“这和尚说有四个,你为何隐瞒了一个?”侯思正慌忙解释:“确实还有一个叫云中的和尚,他喜欢清静,整天在楼上坐禅,不喜欢与人交往。这三个和尚叮嘱我,不要告诉别人他的存在,以免有人去打扰他的禅修。”

包公听后,心中已有计较。他命人立刻去捉拿云中和尚。当云中和尚被带到包公面前时,包公发现他眉目清秀,宛如女子。云中和尚一见到包公,便跪倒在案桌前,泪流满面地说:“我其实不叫云中,我叫四美。我父亲贲文,带着我和母亲以及仆人招宝去上任为典史。在路过一座高岭时,我们被这三个和尚残忍地杀害了我的父母和招宝。轿夫们吓得四散奔逃,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强迫我剃发为尼,伪装成和尚,跟他们一起四处流浪。这半年来,我苟且偷生,时刻想着要向官府告发此事,为父母报仇。如今幸得老爷明察秋毫,揭开了真相,我恳求老爷能为我父母伸冤!”

包公在堂上郑重宣判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