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显然是有人刻意煽动学子。
当前的九州文化还是过于璀璨,这种璀璨虽然造就了许多的人才,但同样也加大了学子们的自傲。
使得其中的许多人都极为容易的被煽动。
但可惜的就是,顾氏又岂会在乎这些?
在原本历史之中有句话在顾易看来说的很对,那就是“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都不用顾氏去干涉。
便会有学子道出这其中种种,引起一阵阵的骚动。
毕竟这些家族干的可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种行为实在是太过愚蠢了一些。
甚至顾霖都没有去再管他们暗中的种种作为。
只要这些人还没有愚蠢的踏出他心中的那条线,那他们的所作所为顾霖压根就无需在意,就算再怎么挣扎,无非也只是螳臂当车罢了,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时间不断流去。
眨眼间,便已至元兴五年,春。
而面对顾霖的丝毫都不表态,在这无形的压迫之下,这些人也终是在这最后的时间赶了过来。
没错,他们屈服了!
洛水祭礼——
此并非朝廷新立之典,而是源自民间,自发延续了近千年的古老传统。
自昔年顾康推广新式农具与耕作之法后。
此举便已然是在民间流传了下来,并且已经完全形成了整个九州的传统,期间夹杂着无数的传说。
远些的传说便不提了。
哪怕是本朝至今,关于这祭祀的传说却也是仍旧不断。
“相传,在五代乱世之时,中原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有绝望老农于洛水畔哭诉,梦得一人,身着古朴麻衣,手持耒耜,指点其于昔日顾康立像之处祈雨。”
“翌日,老农召集乡邻,以最简陋的仪式祭祀,未曾想顷刻间乌云四合,甘霖普降,解了千里旱情。百姓皆言,此乃顾康公显圣,怜惜苍生。”
“。”
“又传,大宋立国之初,有虫灾肆虐,眼看丰收在望,却被蝗虫啃噬殆尽。”
“官府束手,百姓惶恐。”
“时任地方官乃是顾氏门生,效仿古礼,率众于洛水畔盛大祭祀,祈求顾康公护佑。”
“当夜,便有无数飞鸟自山林而出,啄食蝗虫,数日间虫灾尽去,人们都说,那是顾康公驱遣神鸟,护佑了他曾倾注心血的这片土地。”
这一系列的传说都加剧了百姓对于此事的重视。
其实就连顾氏对此也是颇为无奈,这些事情自然不是顾氏传出去的。
顾氏的主张一直都是“敬鬼神而远之。”
并且随着顾氏学院的逐渐发展,这些年来更是渐渐迈向了科学为主,自然不会再去做这些以谶纬来增加声望之事,对整个家族只能是有害无利。
但现实就是如此。
纵使如今九州的发展再怎么迅速,也总会有百姓去相信这些,并且以讹传讹。
对于这种事,任谁也不可能改变的了。
祭祀当日。
整个洛水河畔人声鼎沸。
自发的百姓、各地的代表、朝廷的官员、受邀的勋贵,乃至远来的商旅,数十万人汇聚于此,却秩序井然。
空气中弥漫着香火、泥土与春日草木的清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