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的看着这一切,心中对此毫无半分波澜。
虽然如今顾霖的这个举动看起来有些打草惊蛇。
但实则完全不然。
其实自顾氏逐渐掌权之后,大宋整体的制度便一直都有些问题,传承的武将世家虽然会有利于大宋的武德,但实则也是整个国家的毒瘤。
这是一定的。
但作为顾氏子弟,尤其是还出过顾睿那般善于搞阴谋论的的家主,又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一切?
一直没有动这个制度也只是为了一统天下罢了。
别忘了——
顾氏可是始终都在从下到上!
不仅仅是天下各地,同样还包括了如今的军中,无论天下各地,皆是有着顾氏子弟在军中任职。
而且最关键的是,顾氏的声望。
多年以来的养兵——
顾氏可不会愚蠢到让这些世家们单独的养兵,各般封赏几乎皆是以朝廷的名义来做。
而这同样也是顾霖要做这件事的底气。
他不怕这些人突然造反。
只要他现在还没死,顾氏还未曾从高处跌落,这些人就没有这个胆子!
而除此之外,顾霖也是不想做这么绝。
当前的大宋一切都在欣欣向荣。
这些武将世家与顾氏之间的联系同样也已经持续了多年,其实若是可以,顾霖是愿意给他们荣华富贵的。
只不过,这些人要在其中做出取舍罢了!
时间匆匆而逝。
随着一个个御史大张旗鼓的走出应天府,消息也是顷刻之间便在整个天下传了开来。
对于接下来要做的种种,顾霖就压根没有半分想要隐藏的意思。
明面之上——
他是要代表朝廷举行如今早已盛行的“洛水祭礼!”
但只要是有心之人,便能够看出这其中的问题来。
一时之间,整个天下都是传闻不断。
可这也是顾霖的目的之一。
他就是要逼着这些人做出选择,能够亲自前来便是敲门砖,若是连这敲门砖都不愿递出,那可就怪不得他了!
而事情的发展,同样也如以往的那般。
就在顾霖布局渐显,天下目光聚焦于即将到来的洛水祭礼之时,一股暗流也在士林学子中悄然涌动。
正如顾易所料,某些不甘心就此交出权柄的势力,开始了他们的反击,只不过,他们不敢明火执仗地对抗顾霖与朝廷,便将手段用在了看似清流,实则易受鼓动的学子身上。
一时间,在应天府、西京乃至各大州府的酒楼茶肆、书院学舍中,开始流传起种种言论:
“听闻否?朝廷欲行‘推恩令’旧事,实为削夺诸将兵权,鸟尽弓藏,莫过于此!”
“顾公此举,岂非寒了天下将士之心?昔日若无郭侯、安远侯等浴血奋战,何来今日之一统?”
“《顾学》虽倡兼收并蓄,然其核心仍是强干弱枝,欲使天下兵权尽归枢密,使我等将门再无立锥之地啊!”
“顾氏已掌天下权柄,如今连这点兵权田产都不愿留给功臣之后了吗?”
“。”
这些言论,裹挟着对“免死狗烹”的历史恐惧,以及对自身利益受损的不满,在一些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在年轻气盛的学子中发酵。
甚至有几所书院联名上书,言辞恳切又带着几分书生之见的激愤,劝谏朝廷“念及旧勋,勿使功臣寒心”,当“以仁义安天下,而非权术驭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