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口流利的d语和对技术细节的敏锐把握,是他们这几个大老爷们加起来都比不上的。
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情况不断发生。
姜海棠就像一座桥梁,精准地连接了外方专家、进口设备和中方技术人员。她不仅能翻译,更能理解、消化、甚至预判技术关键点。
李兴海等人彻底服气了。
他们发现,如果没有姜海棠精准高效的翻译和沟通,他们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误解技术要点。
休息间隙,李兴海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地主动给姜海棠递了瓶汽水:“姜工,喝点水,歇会儿。今天多亏你了!”
姜海棠笑着接过:“谢谢李工,大家是一个团队,应该的。”
几个人正说话,却见小何抱着孩子急匆匆地过来了。
看着小何的脸色,姜海棠忙起身问:“香草姐,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这个时候,应该是小橙子午休的时候。
小橙子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看着妈妈,没有平日里的活泼,有些蔫蔫的。
“小橙子好像有点拉肚子,是不是水土不服?”小何不无担心的说道。
姜海棠心里一紧,摸了摸儿子的额头,还好不烫。
她仔细问了情况,又看了看小何准备的辅食,判断可能是南方的水质和饮食习惯让小家伙的肠胃不太适应。
“别担心,应该问题不大。辅食先停一下,只喝奶粉,奶粉冲得淡一点。”姜海棠冷静地安排着,虽然心疼,但并没有慌乱。
其他几个人这时候也围拢了上来,关心小橙子。
“还是送去医院看看吧,孩子小,肠胃娇嫩的很,可不能粗心大意。”
陈老随后立即联系厂里,请求厂里派了车,送姜海棠和小何去附近的职工医院看了看。
医生检查后确认只是轻微消化不良,开了点药。
小何听到医生的结论和姜海棠的差不多,这才安心许多。
虚惊一场,但这个小插曲也让小组其他成员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姜海棠兼顾工作与家庭的不易。
李兴海私下里找到了小赵,对小赵说:“回头你跟厂里说说,看能不能每天给姜工她们那屋多供应点开水,孩子泡奶粉、烫奶瓶都需要,比我们的需求量大多了。”
小赵惊讶地看着李工,没想到这个之前意见最大的人,现在居然主动关心起这些琐事,连忙点头应下。
小赵随后将李兴海的话说给姜海棠听的时候,姜海棠还挺意外的。
对于李兴海,她早就看出来,这个人对他是有些成见的,没想到,还能如此细心的关注到自己这边。
姜海棠将李兴海的善意记在了心里,别的做不了,她也只能在工作中更加认真地翻译和解释给其他几个人,尽量帮着其他几个人更多地掌握新知识。
姜海棠更加用心地将笔记整理成文,翻译更详细的设备手册,还要准备第二天交流的提纲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分享。
然而,他们工作上的挑战远不止这些。
在调试一套关键的牵伸辊系统时,无论怎么调整,产品的均匀度总是达不到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