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三国朕乃大汉天子 > 第七章 袭营(第1页)

第七章 袭营(第1页)

第七章袭营

夜黑风高,篝火摇曳。

鲁阳县城西北是王必所率许都军屯驻的营寨,在伏牛山脉的外围,依稀可见冷寂寥落的高峰轮廓。

王必听着猛兽虎豹的长嚎,苍白的脸庞上,忧虑和烦闷更甚,他没想到追捕逃人会如此出乎意料地棘手。

他在此地等候,没有提前进入鲁阳县城内投宿,便是笃定扶必率两百精锐骑士,外加上数百屯田兵,对付贼人那几百从许都落荒而逃的穷寇乃是轻而易举之事,不必再多此一举进入什么县寺。

他好直接押送囚犯和人头回许都,治疗伤势的同时,等着魏王过来处置。

可大败的又是扶必,他还被人家刘煦砍了。

脑海浮现刘煦那弱不禁风的模样,很难和战场上骁勇狂暴的杀人战将相联系,更令王必不可思议的,是此人隐藏了近二十年,实在难以想象。

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据严匡回禀,贼人有我方军将接应,叛乱者可能是南阳太守东里衮。

“真的是东里衮么?”

王必遥望巡逻的军卒点着火把,手持刀柄在外围警戒,而寨墙那些简陋鹿角和栅栏处的圆木还在削绑,负责工事的屯田兵仍埋头苦干。

马蹄哀嚎,吃了粗劣饭食的败兵靠在用枝叶、芦苇堆成的暖窝,和衣而眠,伤兵们鬼哭狼嚎,躺在露天的泥地自生自灭,营帐中其他军士也不以为意,照样睡得香甜,响起了一片打鼾磨牙声。

他的追击过于紧迫,也太小看贼人,低估了局势。导致医者、营帐等物件都准备的并不齐全,又没有征发夫子,粮秣都是走到哪,就地征发官府和民众,强行凑集的。

于是,在接到消息知道今夜要在这屯驻后,仓促之间,便显得手忙脚乱。

“仆没见过郡太守,但看服饰,当是我军。”严匡再次确认他的确认,道。

凉风拂面而来,王必倒吸一口寒气,钻心疼的伤口痛及肺腑。被严匡从寨门处搀扶着返回点燃篝火,煲着浓郁药材的中军大帐。

严匡脸色也很不好看,在平定许都叛乱的过程中,若没有他率领屯田兵及时加入扭转了战局,贼人真可能酝酿出更多的祸事,说他功勋卓著、当居首功全不为过。

事后王长史也屡有嘉奖,赏赐给了他数匹绢帛和十万钱,还明言要向魏王举荐他。

可眼看着升迁在即,谁曾想又吃了今日这个大败仗。

绢帛钱财固然重要,但作为屯田中郎将,想要更进一步,做比二千石的屯田校尉,乃至领兵做将军,才是仕途根本性的进展。

而在功劳加持,又有王必的推荐,魏王肯定要表态,给这个奄奄一息的老部下面子。

凭借多年来魏王赏罚分明,不拘一格的用人名声,严匡升任军将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魏王从邺城送到许都的慰劳文书,他的名字赫然在列,仅次于长史王必。

那么回到今日大败这里,扶必作为主将,战死沙场,不管主动被动都属于毅然殉国,朝廷当嘉奖。

哪怕他在许都面对叛乱时应对失当,也已是旧事。

而作为副将返身逃命,他的罪过反而更大,甚至可能要为此败背锅,也就难怪严匡会如此失落了。

没办法,现在的政治生态,已经不是董卓乱政,天下大乱的动荡时代了。那时候寒门效力对主公,也能改变命运,实现阶级跃升,如郭嘉、张辽等,但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世家大族凭借出色的培养能力,士人子弟越来越垄断上层官位,普通寒门没有那些经学知识,又得不到贵人赏识的话,胳膊拧不过大腿,根本拼不赢。

而若是错过这次机会,严匡感觉再进一步将遥遥无期。

“今日乃贼人狡猾,非汝之罪。”

似是能察觉到部下的敏感神经,王必一本正经的下了论断,遂即叹道:

“无论真假,我都派了人去查验。若是真的,我们更要坚守在南阳。襄阳、江夏等地的军队还须防备水贼和关羽,南阳、许昌空虚,我们要坚持到大王抽调的援军抵达为止。能做到就是大功,我一定会在魏王面前推举严中郎将做郡太守。”

郡太守!

两千石的地方大员,在这个以郡为国,太守为君的时代,这是真正的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升,乃至惠及子孙宗族,是能提高门楣做士族的。

自己若做过郡太守的话,以后子孙入仕的起点会完全不同,比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自己强上百倍、千倍,自己现在所处的官位,是很多高门士族子弟都不屑于做的起点。

可想而知,郡太守的诱惑有多么巨大。

将王必扶到床榻,闻到他身上伤口处熏人的腥臭和腐烂的死气,严匡心内的喜悦和得意陡然一沉。

撑住床上的木头,王必索性坐起来,这粗制的床榻跟大通铺一样,尽管叠着被褥,也很咯人,但条件有限,作为一军之主也就这个待遇,与席地而眠的军士相比算是好的了。

“放心,吾已急令豫州诸郡太守和屯田校尉,务必率本郡兵马和屯田兵前来支援,到时候军马齐备,只要我等在南阳郡内顶住,吕常、文聘等又能坚守本郡,抵御住关羽的侵袭,必能化险为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