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城内有这么多汉子私自聚集,城中的差役不可能察觉不到。
百姓之间的保甲连坐,也不是摆设。
这座抚远卫城里,一道命令下发过后,就会有无数双眼睛在替他盯着。
‘聚众作乱’一词,意味着在律法中,‘聚众’这件事本身,就是罪。
由差役出面,禁绝此事,不难。
李煜转身,朝附近随侍的亲卫招手。
“传令李顺,车队用过早食之后,即刻出发西行。”
东迁西还的路线,在未来一个月内,都将成为常态。
直到两座屯堡的军民,尽数迁入卫城。
有了这第一波的成功典例,后续迁民也会越来越顺利。
“遵命,家主!”亲卫甲士领命,小跑离去。
李煜也迈开步子,缓缓走下土坡,向城门内行去。
一刻钟后。
抚远卫城西城门大开,嘈杂的马蹄声、车轮声再次响起。
此行西去,车队的规模明显扩大。
马车数量更多,都是从卫城各府,各司署衙门里拉出来的。
眼下真正限制车队规模的,是挽马牲口的数量,以及能够随行护卫的兵士数量。
车队铺开太长,仅靠百余步卒,首尾难以兼顾。
最终,车队的规模定在了三十架左右。
领队的人选,发生了些许变动。
沙岭堡的李松留了下来。
车队从原本的双领队,变成了李顺一人独领。
至于他留下的原因,也很直白明了。
沙岭李氏仅剩的核心人物,一为李铭,二为李云舒。
前者坐镇沙岭堡,不可能太早动身。
后者已经身在抚远卫城。
因此,迁民车队的安危,在李松眼中,自然不是最高优先级。
留在城中,护卫小姐的周全,才是他的头等大事。
这背后,是李铭的意思。
族叔李铭的布置很清晰,只在沙岭堡和抚远卫城这两个点上留驻人手。
至于连接两点、象征着救命之恩的东迁沿途,则完全放手,尽数交由李煜麾下的亲卫主持。
对于族叔这隐晦的让权与示好,李煜心领了。
这是族叔在让路之余,还助他铺路,李煜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