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前,他再次核查了火铳、火炮及佛郎机等装备的状态,还有其他相关事宜。
确认一切妥当后,这支一万五千人的队伍中,有一万名老兵混杂着新兵。
而那五千名后勤人员,则全是新兵。
他们将驻扎在相对安全的位置负责后勤事务,但同时也必须直面战场的残酷。
如此一来,日后这些后勤人员便有机会成长为老兵。
通过这种老带新的方式,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朱慈烺端坐于马车之中,静静思索着即将与清军交锋的情势。
己方只有一万人,而对方的兵力加起来竟达三十万。
这仗真能打赢吗?
“这仗真能打赢吗?”孙传庭在外头忽然幽幽地问了一句。
“能!”朱慈烺语气坚定。
------------
“必输无疑!”
“必输无疑啊,陛下,您应当将殿下召回!”
朝堂之上,文武官员群情激愤,吵闹声震得皇帝头痛欲裂。
尤其是礼部尚书林玉吉高声疾呼,更令皇帝心神不宁。
然而,眼前这群臣工个个不可小觑。
他们皆是在朱慈烺登基后新提拔上来的。
这些人原先受制于上级,饱受压榨。
他们是真正的正直之士,敢于直言亡国。
所以,当他们直言此战难以取胜时,皇帝也只能附和称是。
不仅是礼部尚书,新任兵部尚书林新甲亦表示异议:“太子此举实属不当。”
吏部尚书李日宣与刑部尚书林遵宪同样持相同观点。
皇帝望着眼前的三位林姓尚书——礼部、兵部、吏部的掌门人。
总觉得他们之间或许存在某种关联。
若果真如此,这三个尚书同属一家,将来是否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可惜,这些人皆为皇帝亲手任命,贸然撤职未免不妥。
毕竟,这些尚书据理力争,是基于实际考量。
殊不知,此刻皇帝心中已盘算着如何罢免他们。
林新甲说道:“传闻建虏已倾巢而出,那爱新觉罗氏更领十余万精锐与多尔衮汇合,合军共三十万,建虏决意与我等决一死战。此时太子赴前线,实为险境。”他们深知朱慈烺对大明的重要性,都盼着他平安无事。
然而,此刻再劝已无济于事,林玉吉叹息道:“太子行事鲁莽,非明主所为,恳请陛下另立储君!”话音未落,吏部李日宣、户部李世文、兵部林新甲、刑部林遵宪以及林玉吉本人,五人同时跪下,齐声请求:“恳请陛下改立储君!”
周围陷入一片寂静。
朱慈烺注视着这五人,默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