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仗义的人来了。易风,磨蹭什么,赶紧来吃饭,大家等着你呢。”乌兰喊了一嗓子,招招手。
易风愣了一下,立刻小跑进餐厅:“不好意思,不知道大家在等我吃饭。”
坐在乌兰旁边,老太太喻翠萍拿碗装了半碗饭,烧了半碗菜,递给易风,易风连忙起身双手接过来。对面的赵倩递过来一双筷子,易风随手也接过来,一并点头致谢。
“谢谢。”
“大家自己去盛饭,然后来我这里打菜,开饭吧!”蓝光的老伴喻翠萍是岛上年纪最大的老太太,为人和善质朴,是个热心肠,日常琐事大家也都愿意听老太太的招呼。
客观上讲,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岛聚餐,没有内忧外患,只有易风带给大家的惊喜与欢乐。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一个晚上,足以让参与搬运的年轻人像车丽、赵倩,及有年纪的老边、张厨子等人明白一件事儿,易风把东西搬回岛上是情谊、是仗义,不搬回来人家肯定过得更舒坦。
易风只要用游艇把一家四口运到别墅去,别墅的条件大家也都看到了,环境隐蔽、设施齐全,有水有电,有柴油储备和发电机,有太阳能和净水系统、空调系统,还有成吨的物资。
只要每月回来领一次配给,而乌不图、乌兰和蓉蓉三人的配给本来就比较富裕,一家四口支撑个三五年肯定没问题。
但一船多的物资就这样在众人经手下全部运回了墓岛,而且乌老将军一句话说给大家补贴,一下子让所有人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
雅克布第一时间把易风一家接上岛,有些人心里是犯嘀咕的,四个人有老有小,尤其还有个坐轮椅的,毕竟岛上当时的处境岌岌可危,宋佳都要拿子弹去换食物了。
而那些人的小心思在易风不声不响把夜袭的19个寄居者一夜杀光后,就开始变成了畏惧。
等月初领配给,亲眼目睹乌不图三口人两大箱专属配给后,岛上的人突然意识到,这一家四口的到来,可能在某个时刻能救自己的命,饿死的命。
于是平素的言谈举止里开始有了一丝丝恭敬在渐渐成长。
这种转变,敏感的乌兰感受的最真切,乌不图久阅人心静观其变,易风也能感觉出来,但忙忙碌碌顾不上、也不在意。
到中午聚餐的这一刻,易风一家四口彻底融入了小岛,也成为了小岛本身。
决定墓岛未来方向的舵盘也正式移交到乌不图手中,这是雅克布一直期望的、希望岛上的人能慢慢适应的,却没想到易风用一船多的物资让这个过程变得如此自然而然。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岛上的人才有心思三言两语的向易风打听岛外的世界。
易风也乐的分享,把外界发生的事情捡能说的娓娓道来,直到如何得到了三角洲发现沦陷了。至于如何夺了两艘船则是春秋笔法,就当做三角洲聚集地人们留下的遗产好了。
“小风,你说这艘拖网渔船是三角洲幸存者留下的,三角洲原本有上百人?”蓝光停下碗筷,插了一嘴。
“没错。”易风给了肯定的答案,毕竟事实如此。
蓝老头一副如有所思的模样。
午饭后,老渔民蓝光等几个女孩子收拾好了餐桌,用袖子擦了擦乌不图和雅克布面前桌子上残留的水渍,拿出了一张海图铺在两人面前。
“乌老、村长,这张图是我从拖网渔船驾驶室拿的,我当时看了这张图,特意研究了船里的电子海图系统,我觉得这里八成是三角洲的人目前打渔的渔场。”
在蓝光手指的地方,有一个不显眼的图标和一组坐标,旁边用奇怪的符号标注着,看不出什么意思。
“你可别瞎咧咧,看好、想好了再说。”老伴喻翠萍一边整理桌子,一边嘟囔道。
“一边去,我打了一辈子渔,周围海域都跑过了,这点数还能不懂。”蓝老头狠狠瞪了老伴一眼。
“我觉得,三角洲能养这么多人,估计离不开这艘渔船。村长,你觉得呢?”老头蓝光继续道。
“老蓝说的有道理,现在会打渔的少了,渔船也少了,近海出现一些小渔场也很正常。”
“所以,乌老、村长,还有易风,既然小南都能想到嫁接果树给岛上搞吃的,现在有了船,我一个穷打渔的再坐吃等死就不合适了,我想用这艘船去打渔。”老渔民蓝光指着海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