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会儿桥牌,手机忽然响了。
“不好意思,我先失陪一会儿。”
新华印刷厂的同志来告诉他,历经两轮更新后,《血战老山》的生产已初步能满足社会需要。
余切赶去新华印刷厂,临时发表了一通演讲。讲完后,他站在台上向下看,只见乌泱泱一片全是工人的脑袋。
一点儿也没脱发啊!基因真好!
新华印刷厂的技术科科长告诉他:“《血战老山》的印制,可能是我们印刷厂最后一次全体齐上阵了。”
“为什么?”
“以后用不着这么多人了。过去我们印刷一本,最快要一个月,将来在理论上我们只需要几个小时。”
原来,新华印刷厂引进了国外的激光照排技术,从此电子分色机取代了照像挂网分色和修版、排版。出版业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余切将来的再发布无需等待数月了。
等到纸浆短缺的现象也解决,他将来的甚至会出现单行册快于连载的情况。
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名家们自然会直接发布单行册,而无需刊登到文学期刊,如今《着作权法》已接近颁布,上面规定了作家们获得高额版税的合法性。
文学期刊不会给作家版税,这笔钱要比几千块稿酬多得多。
也就是说,文学期刊落寞的年代要开始了。
不过,余切的还在走上坡路。
他回头问新华厂的科员:“李工,照你的说法,我最快能多久印出来?”
“我不敢说理论上的几小时,但我认为,几天内应该是可以的。”
“快,变化真快啊。”余切叹道。
——
南海,永暑礁。
余切回复来的信件,以加急渠道送到了水兵手里。
他们摊开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些家常话。
余切建议他们可以来搞创作。“像我一样。”
众人都笑了:“余老师真瞧得上我们!写哪有那么容易?!”
部队的日子苦,做笔杆头确实是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管谟业就是这样的人,他原先羡慕班长腿上的大皮靴,自己也想买一双……这成为管谟业走向文学的初心。
一双皮靴!
只要写写出名堂,立刻就会被上级提拔,远离驻岛之苦,只需跟着军舰偶尔来采风即可。
“余老师这是知道我们日子苦,希望我们能学一点东西,听着就行了。”
李班长回忆了自己当年来驻扎的情况。
“我第一次来岛礁时吓了一跳!我问一个老兵,‘为什么海鸥都跟着军舰飞’?老兵说,‘几百公里的海面上,看不到一个岛屿。如果海鸥飞不动了,跌在浪里就要淹死!”
“在远海,海鸥必须跟着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