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噢中草药故事书 > 第350章 百草堂之喜树果(第4页)

第350章 百草堂之喜树果(第4页)

几人一起动手,把后院收拾好,将旱莲木果重新摊在竹席上,又在周围加了几个木栅栏,防止再有人进来偷。月光洒在果实上,黄褐色的表皮泛着淡淡的光,像是在守护着青溪镇的希望。

回到前堂,王宁坐在案前,拿起纸笔,开始写“用药须知”。张娜端来一碗热茶,放在他手边:“别写太晚了,明天还得早起给村民们敷药。”王宁点点头,接过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下去,驱散了夜的凉意。

王雪凑过来,看着纸上的字:“哥,你把‘忌内服’这三个字写大些,再用红笔标出来,这样村民们一眼就能看见。”王宁笑着点头,拿起红笔,在“忌内服”三个字上重重描了一遍,鲜红的字迹在白纸上格外醒目。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东方泛起一抹鱼肚白。王宁放下笔,看着写满字的“用药须知”,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只要把用药的规矩讲清楚,把药材看好,就能治好镇上的恶疮疫,让青溪镇恢复往日的安宁。

而此刻,济世堂里,孙玉国正对着刘二发脾气,桌上的药碗被摔得粉碎:“你怎么这么没用?偷个药都能被抓住!现在好了,王宁肯定知道是我让你去的,以后咱们济世堂的生意更没法做了!”

刘二缩在角落里,小声辩解:“王医师没怪我,还把药给我带回来了,他说……他说要是你想合作,就去百草堂找他……”

孙玉国愣住了,脸上的怒气渐渐消了些,眼神里多了几分犹豫。他沉默了一会儿,站起身,在屋里踱来踱去:“合作?他王宁能这么好心?不会是想趁机让我给他百草堂当伙计吧?”

刘二摇摇头:“我不知道,王医师就说让你别再偷药害人,想帮村民就跟他一起研究用药。”

孙玉国停下脚步,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心里犯了嘀咕。他知道,要是再跟王宁对着干,济世堂的生意迟早得黄,可要是跟王宁合作,又觉得丢面子。思来想去,他叹了口气,对刘二说:“你明天去百草堂看看,问问王宁,到底想怎么合作。”

刘二点点头,心里松了口气——他真怕孙玉国再让他去偷药,要是再被抓住,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第二天一早,百草堂门口围满了村民。王宁把写好的“用药须知”贴在墙上,用红笔标出来的“忌内服”三个字格外显眼。张阳和王雪忙着给村民们讲解,林婉儿则在一旁帮忙维持秩序,药铺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刘二站在人群外,看着墙上的“用药须知”,又看了看忙碌的王宁,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走进了百草堂。

刘二走进百草堂时,王宁正给一位老人敷药。青布长衫的袖口卷着,露出沾着药糊的手指,见刘二进来,他抬眼笑了笑:“来了?孙掌柜怎么说?”

刘二攥着衣角,比上次拘谨了些:“孙掌柜……孙掌柜让我来问问,您说的合作,是怎么个合作法。”

王雪正在整理药柜,听见这话,停下手里的活:“很简单,咱们一起给村民治恶疮。济世堂有药材,百草堂有药方,这样能更快治好大家。”张阳也点头附和,手里还拿着那本翻得卷边的《本草备要》:“孙掌柜要是愿意,我还能跟他说说旱莲木果的药性,免得用错了出问题。”

刘二眼睛亮了亮,连忙点头:“我这就回去跟孙掌柜说!”说着,转身就往外跑,差点撞到门口进来的钱多多。

钱多多还是那身锦缎马褂,手里提着个红木盒子:“王医师,我来收旱莲木果了。城里医院催得紧,说要提炼喜树碱救急。”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沓银元,“这是定金,剩下的等药材运到再给。”

王宁却没接盒子,而是从柜台下拿出一包晒干的旱莲木果:“钱老板,这果子有毒,内服得严格控制剂量,你们医院提炼喜树碱时,可得多注意。我还写了份用药规范,你带回去给医师们看看。”说着,递过去一张写满字的纸,上面详细写着喜树果的毒性反应和应对方法。

钱多多接过纸,笑着点头:“王医师放心,我一定交到。你们青溪镇能靠这果子治好恶疮,也是件大好事。”

正说着,孙玉国跟着刘二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王医师,之前是我不对,不该跟你作对,还散布谣言。”他递过一个布包,里面是些晒干的金银花和连翘,“这是济世堂的药材,咱们一起给村民治恶疮。”

王宁接过布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过去的事就别提了,都是为了村民。张阳,你跟孙掌柜说说旱莲木果的用法,咱们下午就去济世堂搭个临时药棚,一起给村民敷药。”

孙玉国连连点头,跟着张阳去了后堂。王雪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了,辫子梢的野菊花又别了回去——还是上次进山时林婉儿给她摘的,晒干了也没舍得扔。

下午的青溪镇格外热闹,百草堂和济世堂的伙计们一起搭起了药棚,村民们排着队敷药,孩子们在旁边追着玩。林婉儿背着竹筐路过,里面装着刚采的草药,她笑着对王宁说:“我要回山里了,这是喜树的图谱,上面标了最佳采收时间,你留着用。”说着,递过去一张画得细致的图,上面用墨笔勾着喜树的枝叶和果实,旁边还写着“溪边林缘,秋实熟”。

王宁接过图谱,感激地说:“谢谢你,林姑娘。以后有空,常来镇上看看。”林婉儿点点头,转身走进了山林,身影很快消失在绿树间。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溪镇的恶疮疫渐渐平息。村民们为了感谢王宁,送来了不少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堆在百草堂的后院。孙玉国也彻底改变了,不再想着跟百草堂抢生意,反而经常来请教药材知识,还在济世堂设了个“药性科普角”,跟张阳一起给村民们讲用药安全。

这天,王宁正在后院晒药,张娜走过来,手里拿着个竹篮:“镇上李叔送来了刚摘的橘子,你尝尝。”王宁接过橘子,剥开一个,递给张娜一瓣,又喊来王雪:“小雪,别光顾着看书,来吃橘子。”

王雪跑过来,手里还拿着那片竹片,上面的字已经被摸得有些模糊:“哥,我把旱莲木果的药性都记下来了,以后再遇到这种药材,就不会慌了。”

张阳也走过来,手里拿着钱多多寄来的信:“王医师,钱老板说,城里医院用咱们的旱莲木果提炼的喜树碱,治好了不少病人,还让我谢谢你写的用药规范。”

王宁接过信,看着上面的字,心里满是欣慰。他抬头看向青溪镇的方向,夕阳正洒在石板路上,孩子们的笑声传来,药铺的幌子在风中轻轻晃动,空气中满是淡淡的药香。

后来,王宁在百草堂的墙上挂了两幅图,一幅是林婉儿送的喜树图谱,另一幅是他自己画的青溪镇地图,上面标着每一处能采到草药的地方。他还把那片记满药性的竹片装在玻璃框里,放在柜台最显眼的地方——提醒自己,也提醒后来的学医人:药材无好坏,用对了是良药,用错了是毒药,医者的初心,就是让每一味药材都能救死扶伤。

多年后,青溪镇的孩子们还会围着王宁,听他讲当年用旱莲木果治好恶疮疫的故事,讲深山里的林婉儿,讲知错就改的孙玉国,讲那些为了村民一起努力的日子。而百草堂的药香,也一直萦绕在青溪镇的石板路上,一年又一年,从未消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