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观音山,二十多年之后,2020年在网上无意看到了一条70万诱人的征联启事。
35
观音山对句征稿——
观音山上观山水(平平平仄平平仄)
采用七言联律:“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中第三字“山”是可平可仄的。对句则应用“通仄平平通仄平”应对方为合格联律。
出句词性——
1【观音】:专有名词;【山】:名词;【观音山】:偏正组成的专有名词性,而且是由“观音”与“山”组合的名词词组。2【上】:方位词。3【观】:观赏(动词)。4【山】:名词;【水】:名词;【山水】:按本句的语境,这是由山、水组成并列结构的名词,作“观”的宾语。所以,“山水”一词不仅仅是“山”和“水”的简单相加,而是并列的词性,指观音山周围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山水”若是作偏正词用,则“山上的水”的涵义就显得窄了,要转品也受局限了,故要求不能以偏正词组应对。
句子成分的无主句句式——
观音山上丨观丨山水
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本句省略主语,“观音山上”在本句里作状语使用,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主谓宾句式——
观音丨山上丨观丨山水
主语丨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观音作主语(后面省略介词“于”),“山上”是本句状语,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机巧(机关)重字技巧——第1、5字位重“观”字,第3、6字位重“山”字
断句技巧——
无主句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我)在观音山上观赏山水。主谓宾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在山上观赏山水。
征联启事中对征集对句的基本要求——1、联句要符合《联律通则》,以平水韵入句。2、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当。3、要注意出句“技巧”、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4、对句要以观音山的景点应对,且具有诗意。
对句要点——
根据上述要求,就会发现目前征到大量的对句未能达到要求。一是未认真审阅征稿启事,或只看到出句就应对,对出句子离题很远;
二是未掌握对联知识,应对的句子不符合联律要求;三是未弄清出句的机关所在,未能有针对性地攻克机关;四是忘记用观音山的景观作对的要求,因而对非所求。
对句有以下几点须弄清
1、对句第1字与第5字是重字,这个字要具备名、动两用的词性。2、对句第2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如是意节断句,另当别论)3、对句第3字与第6字是重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4、对句第4字应为平声字,且最好为方位词,不然就会出律或不工。5、结句第7字应为平声字,不然就会出律。6、出句的第6第7字“山水”已明确为并列词组,且可转品,那么对句也应与此对应的并列词组作对。
“观音山上观山水”对联有奖征稿——
对联的对句七十万征奖不是那么容易领的,征稿若七年余,许多诗词大家都咏叹无对,文友们不妨再试试看?
对联对句必须掌握的知识——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的平仄要求为“仄起平收”,即上联韵脚为仄声的话,那么下联韵脚便要平声收尾,谓之“仄起平收”。至于对联中,偶有“平起仄收”之现象,但应视为变格,不应视为对联的常例。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对联的高标准。
观音山上观山水(出句)
粘树叶边粘叶花?(对句)
(备注——粘树为东莞观音山风景区景观树,本对句符合拥有景区景观的条件。)
对句意境、彰显观音山厚重的佛教文化——
游客在观音山上观赏着山水,站立于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的粘树旁边,梦想着观音一手托着净瓶,一手拂着柳枝在洒着净瓶里的净水,变化出奇妙的神力,滋润着大地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芸芸众生粘念着幸福生活,宠尊朝拜着“南天圣地、百粤秘境”的观音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里用菩提代指了如来。(《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