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官面上的事情,徐平还需要借助民间渠道来传播新思想。最近他想成立一间专管民间娱乐的新公司,借助民间的话本小说来面向底层百姓,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可惜段云洁因为受人邀约,去了永兴军印书赚钱。这个机会说起来还是跟党项要反宋有关,元昊制新官制,创设党项文字,需要大量的印刷品,段云洁便就是因为这个发财机会去的陕西路。这个年代交通不便,这种事情一去就是数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她以前就在京城印各种小说俗词之类贩卖,对这种事情有经验。
这些事情一讲起来就千头万绪,赵祯心情好,兴致勃勃问得特别详细,徐平只觉得有无数的事情在等着自己。
最后还是转到军队上面来,赵祯道:“军中诸将都从军已久,即使你在公司里面新设官位,优其俸禄,只怕他们还是会嫌诸多约束,不想到那里为官。”
徐平听了笑道:“陛下,现在太平,战事数十年不起,自然会有人如此想。如果真地有大仗打起来,战阵会死人,军法不容人,能够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留在军中也是好事。”
赵祯一愣,默默点了点头。原来还是打的又打又拉的主意,真地战事起来,战阵上死一批,战事不利斩一批,只怕那个时候哭着喊着不想在军队里待了。只是从太宗朝之后便就形成了一个不好的规矩,只要是亲贵近信,哪怕是打了败仗,犯了军法,也不会予发重惩,不知道自己那个时候能不能狠下心,改了这个规矩。
徐平又道:“战阵之上,第一是要敢战,第二是要善战,不计生死,能上战阵,已经算是符合了基本条件。哪怕亲近贵戚,有这份胆气,在军中建功立业又有何不可?臣与人编历朝军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怕完成要在数年之后。最近李觏正写一篇《强军策》,与臣议论觉得甚有道理,可发先声。这一策与先前的《富国安民策》一起,算是治国三策,等到编出来,再呈御览,可为军队先立一个目标起来。”
(备注:1。历史上赵祯的第二子是出生于宝元二年,书中提前了两年。
2。《富国》、《强兵》、《安民》三策是历史上李觏的作品,后世经常提起的要改变制度富国强兵实际上是始于此。虽然富国强兵这词在先秦就出现了,但却是因为李觏这三策,才真正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第296章 舆论争取
此时已近黄昏,天色将暮,赵祯见徐平已经显得有些疲倦,不好再强留着他陪自己说话,道:“刚才你讲要建一个公司,把勾栏瓦子里的艺人聚起来,让他们足衣食,不必再每日里不知道明天粮米在哪里,甚好!这些人虽然说的是市井故事,里面惑乱人心的是有不少,但也有惩劝世人的,并非全不可取。官府出面管起来,正是去了坏的,留下好的。”
徐平捧笏道:“市井间的说话,最重要还是让市井小民们有个去处,主在娱心,杂以惩劝。这些人最受小民喜爱,让他们劝谕忠义,强过无数谕俗文。”
赵祯连连点头:“甚是,甚是,有些说话人讲的是极好的。桑家瓦子有个杜秀才,便就口才便给,讲起话儿来,那人便就跟活的一样,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徐平忙道自己把这人记下了,回去之后便就找来,先召进公司。
赵祯对市井娱乐极感兴趣,特别是相扑和说话,有了空闲经常让召进宫来表演。他的这个爱好对说话小说这门艺术影响深远,一直到了明朝,话本小说大兴,还是经常在前面的引子说完之后,先说一句“话说赵宋某年”,便是这个时候流传下去的习惯。召说话人进宫表演,正是始自赵祯,让这些民间艺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
徐平一提出要建这么个公司,赵祯立即同意,不说别的,自己以后要听点看点市民的娱乐更方便了。赵祯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曲调精通,音乐才华还是不错的,再有一颗与民同乐的心,对娱乐项目是真正的雅俗俱精,这方面徐平是远远不及。
见赵祯终于安静下来,不再没话找话,徐平起身捧笏行礼:“人臣不当有私请,然而今日面君,臣有一个不情之请,请陛下斟酌。”
赵祯有些奇怪,这么多年,徐平还从来没有因为私事求过自己,今天倒是破例。对皇帝来说这是好事,给臣子办点私事,只要无伤大雅,还能增进双方感情,便让徐平直讲。
徐平道:“提举西京银行的杨告,有一独子,多次举进士未中第,杨告引以为憾。臣看过他的文章,若说十分好也未必见得,但诗书俱通,也不差于一般进士。前些日子,臣曾上章请让他试于学士院,等了许多日子,奏章一直留中不发。”
赵祯有些为难地道:“不是朕留中不发,是中书熟状不许。”
说完,见徐平站在那里为难,赵祯道:“这又不是难事,如果真是堪用之才,让他到学士院试便是。只要不是分外出格,朝廷又何吝惜一进士,杨告在你身边也办过不少事。”
徐平谢恩,道:“不管中与不中,总要到学士院试一回,酬杨告多年辛苦之功。试过了不中,那是无此才情,谁也没有话说。试的机会都不给,未免有些薄了杨告。”
赵祯道:“进士以待文学清选,宰执慎名器也不为错。此事我记下就是。”
也只能如此,徐平就此告退,出了大内。
徐平举荐杨告的儿子试学士院,被政事堂否决,并不是很出人意料。一是举荐人才单独试学士院,需要地位很高的大臣才行,一般翰林宰执成功率高一些,徐平三司使是管钱粮的官,分量差了一点。再一个试学士院虽然也有考试,但考虑到举荐人的影响,只要不是文辞不通,大致说得过去的话都会让过。当年马季良试学士院,晏殊做主考官,还帮着马季良连卷子都做了,便是因为刘太后的亲戚,必须得过。为了防止出现不过让徐平尴尬的事情,政事堂便干脆卡着直接连试的机会都不给。
但对徐平来说,这点事情都办不成,实在跟杨告无法交待。鞍前马后跟了自己好几年的时间,一辈子就这么个愿望,他儿子又不是不学无术,怎么也得给机会啊。
围绕皇子的降生,各种各样的仪式一直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听到小皇子身体健康,一切如常的消息,徐平终于放下了心来。孩子难存活,虽然可能有遗传的原因,但更加可能的是宫里不好的旧习惯。
太宗九子,只有一个早夭,而真宗六子,除了赵祯之外,只有悼献太子活到九岁,其他都早早离世。而正是从真宗开始,宫里的各种习惯礼仪严了起来,特别是孩子一出生便就抱离生母身边这一条,在这个卫生条件很难保证的年代,对新生儿是非常危险的。从真宗开始绝大多数皇子不是生下来就有缺陷,而是在幼年阶段染病去世。跟生母分离,虽然让宫里少了许多纷争,但却造成了更大的麻烦。
这些纷纷扰扰过去,徐平开始把精力花在建立几个娱乐公司上。这些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说实话这个年代这些行业也赚不来太多钱,着眼点还是在宣传新政,争取民心上。
新政推行开来已经一年多了,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说,还是好的影响居多。有了这个基础,就要做争取民心,造舆论的工作。李觏编的各种理论书籍影响官员士大夫,几本专门的类书杂志让大家广泛讨论,而要影响社会舆论,首推民间娱乐形式。
开封是首善之区,读书识字的人占人口的比例全国最高,但真算起来,实际上还是不识字的人占绝大多数。影响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