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侯门纪事我的姐姐们好像都重生了 > 第五百零一章不负舅父(第5页)

第五百零一章不负舅父(第5页)

老国公泪流满面:“显贵?”他看着长子唯一的孩子,他生得顾盼飞扬,跟他的爹极为相似,老国公的脑袋嗡的一声,仿佛见到小时候的龙怀文。

他喃喃低语:“老大,是你回来了啊?”那是他的儿子,他又恨又伤又痛,但还是他的血脉,丝丝连着筋骨。

老国公在能打仗的时候,没有多余的心思回想父子之间。在他卧病以后,大把的空闲让他从儿子们幼年开始想起,子不教父之过,他给老侯的信里就这样写过,他自己也有责任。

龙大弑父,龙五通敌,老国公做梦是恨,醒来泪流,唯一的指望是两个孙子走上正道。

他忍痛送走,日日思念,怕他们和袁训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怕他们跟他们父亲一样,诡异心思也瞒住袁训。

他不是不想见上一面,但往返路途惊动人力物力,孩子们又还小,以不耽误上学为主,老国公把思念压到心底里。

也曾想过孙子们赶考回来,就便儿把这两个带回来见上一见,但又觉得有不相信袁训的意思,背后劝自己算了吧。

此时骤然地见到,日夜的思虑蒸腾似的升起,使得老国公握住龙显贵的手痴而又痴的打量他。见他高了,见他贵公子派头出来,见他衣着锦绣簪子精致,老国公吁一口长气,有块陈年悬起的大石头放回心里头。

能见到,就好。

另一边,龙四的激动不比父亲逊色。龙五是龙四一母的亲兄弟,龙五不在,龙四义不容辞担起庇护他妻儿的责任。但显然他做的不够好,龙五奶奶石氏愿意携子女进京,离开最亲的兄长,投奔表亲过日子。

石氏进京有多久,龙四就听了多久的背后闲话。如果去的不是小弟家里,龙四早就派人接回来。

基于相信袁训,或者说相信弟妹宝珠,打发寡妇进京又是父亲发话,龙四默默的把闲言忍下来。

儿子和侄子们进京赶考,龙四差一点儿就护送进京,他想看看兄弟的妻儿过得好不好。但最后一天,他怯了没敢去。他没脸去见袁训,从龙五叛国的那一天开始,这心思就在龙四心中扎根,只怕这辈子也难翻身。

那一年他苦战护城,不惜身受重伤。但引来敌人的却是他的亲兄弟,这个心结再没有人能为龙四打得开。

袁训宝珠也许能解,但想来他们夫妻对亲戚们可以走动,对旧事却不见得原谅。不见得会为龙四出这个力气。

这就龙四对侄子的思念和父亲老国公一样,没有一天不担心侄子不听袁训的话,不往好处学。他也做过噩梦,梦见龙显兆长大后跟五弟走一样的路,把他吓出一身冷汗醒来,直到天亮睡不安。

这是过度思念引出来的歪心思,但最能折磨当事人的,就是这种歪心思。

今天见到面,龙显兆落落大方,光彩夺目青春朝气。龙四抱紧他,情不自禁的感伤上来,哽咽着泪流满面。

“你好吗?我听说你好,说的好亲事,今年可以下定礼了吧?正好给你准备几样好东西,本来要送进京,你回来就自己带上吧?你母亲好不好,你姐姐好不好,你姐姐定的亲事好不好……”

那一边老国公对着孙子呜呜,这一边龙四对着侄子痛哭,房中的人难免陪着一起流泪,其中老国公夫人哭的最伤痛。

婉秀,你还是肯作成人的好心地,看看你生的儿子,你娶的好媳妇,把亲戚们照顾的多么好,他们对你赞不绝口呢。

……

当天辅国公府大摆宴席,招待来贺喜的人,也招待从京里返乡探亲的两个孙子。

谢氏石氏的娘家人再没有闲话出来,反而羡慕起龙显贵龙显兆兄弟,说他们在京里养出一身的尊贵,边城粗旷气息半点儿不见。

亲家们因为儿子们或中举,或留在京里准备下科应试,一起感激之余,多出来一个心思,他们来和老国公商议:“你我的孩子们有银钱去京里赶考,但本族里去不起的大有人在,既然有忠毅侯这本乡的人请得动好先生,何不请来本城指点一二,门楣光大的岂是我家?再光大我家的门楣,也是您老国公的好处,阖家全城不敢忘记。”

老国公知道这是孙子们在酒宴上吹嘘带出来的,到他这里把这些念头全打断。

“阮英明大人是谁,你们先要打听打听。他是国子监祭酒,天下师,怎么能轻易出京城?再来他是皇上少不得的人,昨天到的邸报,阮大人为教导族中子弟,避嫌不当本科的主考官。但皇上在殿试前下旨,还是命他为殿试的主考官,本科的状元探花跑不了是他的门生,他是皇上离不开的人。”

几家子亲家瞪圆眼睛。

他们在酒席上听说,龙显邦等人兴奋的东一句西一句,只听出来大约是个官儿吧,没有想到这位名师有这般傲人的身份。

边城消息通的晚,他们进京的子侄们又因为得意而有保密的心思,没怎么在信中炫耀阮大人的真实身份,只说是请名师,亲家们直到这会儿才算明白。

“是这样的一位大人?”一起吃惊。

老国公从孙子回来就得意到现在,这会儿得意用得精光,再摆不出来得意,只笑得云淡风轻:“他就是那年和我外甥打赌中举的那个状元,当年我对你们说过,这三年一科的,才子倍出,你们忘记了。”

“是是,”亲家们肃然起敬。

“他不能出京,还有一个原因,你们不问到我这里,出门去问遍城墙角也没答案。”老国公悠然:“阮大人还是我妹妹长孙女儿加寿的师傅,寿姐儿是有明旨按公主的制养在宫里,阮大人他就是公主师,咱们请不来的。”

亲家们嗟叹:“果然,咱们没福气请回家。”当下再三拜托国公,说回去收拾盘缠,下科凡是应考的子弟们全拜托,有这样的好机会,典当也得全部送进京。

老国公一口答应,自祖辈起世代镇守在这里,龙氏一族对本地有感情,这里的黄土粒子也要出力,何况是一方水土共同养大的一方人。

亲家们感谢出去用酒,尽欢而散。第二天全城颂扬,本来就受本城百姓推崇的辅国公府名头更高,究其原因,不过是老国公抚养大外甥,而外甥如今回报罢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