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回到村里种地去 聚合中文网 > 第105部分(第2页)

第105部分(第2页)

摇了摇头,又想远了,见二叔正在整理半筒,这是村里的称呼,川人发音往往h和f都不分,还有很多字母音节都不标准,比如'黄'和'汪'还有'方',有时候感觉都是一个音节,还有比如'永'字的发音,一般念成'允',还有太多太多了……

一句:菜子花花非黄!让川内的老农来念,估计就困难了,会感觉饶舌头,最后念出来就成:菜仔蛙蛙微王。

不过要说到川话,最正宗的还要在c庆,那边才是发音最正宗的川话。

给二叔散上支烟,却没见到爷爷奶奶,估计出去串门了吧,而二娘已经去城里了,妹妹的铺子已经在搞装修,估计也快开工了,另外又从村里亲戚家里带了几个人走了,这是去帮忙的,也算是配方保密吧,至于厨师方面,直接把两个在蒋老板那里帮忙的半个孩子召唤了出来,算是慢慢培养了。

不过小吃楼的很多东西,如豆花,卤凉菜等等,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到是不用太麻烦。

二叔正在整理着:半筒,这玩意怎么形容呢,好比一个车箱吧,不寻常的双人床要小一点,不过下面却是弧形的,四个角落各有一个耳朵,恩,也就是把手,方便抬着走。

上面是敞开的,在深切一点,就犹如一个推出来的火柴盒子,恩,也就是装火柴的里面那个小盒子,是纯木头制造,而且是一块一块拼起来的,很考验木工的技术,因为要拼得没有缝隙,不能让水从缝隙里漏进来。

而在半筒的长形两边,还有很多的小孔,也就是小切口,刚好能插进一块七八公分的竹片,这样插进到两边后,竹片就成了拱形,这样用来遮挡飞出去的稻谷。

一个半筒因为制造不容易,往往会用很多年,而且有时候是好几家人一起用,而整个方家大院一共也只有两个打谷子的机器,恩,是那种脚踏式的,烧的是骨油,全靠人在上面睬着发力,和自行车的原理差不多吧。

打谷机有些狰狞,主要由一个横着圆筒组成,上面都是小冒尖,生动一点,到是有些像放大版的狼压棒,而打谷机下面有一个架子,刚好可以把机器架设到半筒里面,这样就把打谷机给卡住了,只是是把两个脚踏子露在半筒外面,两个壮汗睬在上面,一上一下的发力,里面的狼牙大筒子就会旋转起来,这时,两个壮汗在把手上的稻谷伸上上面,反复的刷洗,就能把稻谷粒给刷下来。

又因为半筒上面,用竹子架设着一个小帐篷,这就把飞出去的谷子等挡了下来,落到半筒里面。

等堆积起来,另外的男人们就在半筒后面用撮箕把稻谷粒撮出来,装进箩筐里,这时候壮男在挑进家里晾晒,因为里面不光有谷子,还有刷下来秧叶子,还需要在处理一番,程序上来说,算是相当麻烦吧,不过村里一代代就是这么过来的,到是人人熟练了,一般一个家庭约莫有一千多斤的谷子,十几个人,一天就能全部收割处理完。

这时候,还有山上一些贫困的家庭会组成专业打谷子队伍,只要村民们肯出钱,就能帮你把稻谷全部收回家。

不过这个价格,还算好吧,也不算太贵,但如果在城市周边,你请人打谷子,最近一算下来,给出去的工钱都足够买你收获的谷子了呢。

另外就是准备好镰刀,这是割秧苗用来,这种镰刀上面是沙齿,只适合割稻谷用,到也便宜,十几块钱一把。

另外还要把晒谷耙(八戒专用兵器)、撮箕、箩筐、扁担等等全都准备好,这些工具都是要用的,开工前收拾好工具,这也是村里的传统,不然临时抱佛角就来不及了。

而在村里还有个讲究,就是一般到打谷子的时候,这腊肉也基本上吃光了,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杀的过年猪制成的蜡肉。

无论是请人打谷子,或是找亲戚朋友帮忙,都是要招待饭食的,又因为很劳累,所有的饭菜会准备得很丰盛,虽然比不上过年,到绝对比过节还要吃得好。

这个也要准备,一般打谷子的头一天,村民就会赶集去把肉食买回来……

关于打谷子招待肉食的笑话也闹了不少出来,传闻,某一户村民家里比较穷,家里就两口子,旁边也没什么亲戚,就请远方的哥哥一家过来帮着打谷子,因为穷,又没钱买新鲜肉食回来,就提前存了一大块足有七斤多的腊肉,村里的土办法存腊肉就是埋在谷子里面,这样就能保存比较长的时间。

到了打谷子那天,又因为人手还是不够,这腊肉就一直煮在锅里,回头在田里忙的时候给忘了时间,晚了一会儿回来,结果那腊肉直接就给煮化了,直接给煮成了汤水,得了这下中午算是完了,最后不得以只好把半大的鸡鸭给杀来吃了……

另外的笑话就更多,好比一块猪屁股肉,往往要展转好几年,最后才会吃掉,村里的习俗,媳妇回娘家就要带一块猪屁股肉,而这猪屁股肉送到娘家后,又因为哥哥弟弟的媳妇也要回娘家,好吧,这块猪屁股又送到了下一家,下一家又到下一家,有时候长达三四年的时间,这块猪屁股肉都还在,最后实在没办法,这是生霉了,埋在谷子里也不管用,这才洗刷干净给吃了,不过这时候的味道如同嚼蜡……

“好了,都休整得差不多了,文文,我们现在就去把谷子给割了吧,不然明天一天就忙不过来了。”二叔这时候出声道。

也拉回了方文的思绪,因为今年雨季的问题,现在田里的稻谷差不多都是这两天成熟,往年到是分批的,因为插秧的时候都有时间差,到是不会凑到一起。

今年算是人手不够用,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也不太适合下田,二娘和妹妹又在城里忙,这就只剩只剩方文两叔侄了。

说着两人就带着镰刀出门,至于素芬已经回山上去了,也要回去帮着父母收谷子,方文想了想,到也准备后天到山上去一趟帮忙。

因为人手的问题,也为了加快速度,一般在打谷子的头一天,村民们就会提前把稻谷给割好,不过也割不了多少,不敢割多了,因为怕晚上下雨,只能割一些旱田里的稻谷。所谓旱田也就是里面的水已经干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