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末工程师简介 > 第184部分(第2页)

第184部分(第2页)

但他的叫嚷显然没有得到家丁们的认可,家丁们互相看了一眼,脸上已经是惨白。拿刀剑和天津的李贼士兵拼命他们不怕,李贼的士兵也是肉做的,谁赢谁输说不定呢。但拿刀剑反抗锦衣卫,那可是造反,他们实在没有这个胆子。

王成粱跨上一步,走到冯家家丁面前五步远,手指家丁们大声喝道:“尔等手持刀剑结阵在此,要造反么?”

冯家的家丁不敢对峙锦衣卫,丢下了武器,轰一声抱头逃窜。

见家丁被锦衣卫几句话骂散,指挥家丁的冯家子弟一下子面如死灰,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王成粱冷哼了一声,挥手说道:“进屋拿人!”

宅院里已经没有人反抗,尤世仁等六人冲了上去,进三堂拿住了冯家家主,五花大绑把家主推了出来。

冯家的家主没想到自己的几十个家丁会做鸟兽散,知道这次老命休矣,垂头丧气地被押了出来。

尤世仁推着冯家家主往外走,感慨地说道:“这锦衣卫王成粱平日里只知道逛窑子玩雀儿,一点锦衣卫的侦查本事也没有。没想到关键时刻,这飞鱼服一穿出来,还真管用。”

一个虎贲师士兵说道:“那还用说,锦衣卫哩,敢和锦衣卫对打?造反么?”

另一个虎贲师士兵笑道:“这些锦衣卫一点本事没有,就是锦衣卫三个字吓人。有这些锦衣卫在,我们的事情好办多了。”

众人靠锦衣卫的名头轻松抓到了罪犯,心情很好,哈哈大笑起来。

第四百三十三章 来了

一月八日,从接到发兵圣旨算起拖了一个半月,李植的大军终于集结在范家庄,准备开往宁远,支援锦州。

其实从李植掌握的情报来看,祖大寿在锦州再守几个月也没有问题。洪承畴上个月从海路运粮,发奇兵冲破锦州城外的包围,把柴火、火药和粮食送进了锦州城中。如今锦州城中有堪用一年多的粮草火药,清兵只能继续围困,一时半会无法攻入城中。

不过李植这次借天子催兵之际,成功把自己的势力触角伸进了山东,可谓收获良多,不准备再拖了。再拖下去锦州的祖大寿可能没事,天子在京城就要顶不住,要在文官的压力下把自己打为反贼了。

事情如果到了那一步,就很棘手了。

而且为国杀虏,也是武臣的本分,李植也不愿意看到建奴在锦州继续嚣张下去。是时候发出大军,扫荡辽西的满清奴军了。

一月八日一早,崔合挺着肚子站在总兵府里送李植出门。她手上抱着一个身边牵着一个,一边流眼泪一边说道:“夫君,我们家三个崽在等着你,你可不能死啊。”

李植哈哈大笑,为崔合擦去眼泪,安慰说道:“我怎么会死呢?安心在家等我回来。说不定你还没生,我就打赢回程了。”

崔合点了点头,说道:“我生孩子时候害怕的,你陪着我我就不怕了。”

李植笑了笑,捏了捏崔合的脸蛋,一甩披风翻身上马,带领亲卫们往城外行去、

往城西去的道路两边,站满了送李植出征的百姓。不但街道两边占满了人,就连两边房屋的屋顶上也站了人。百姓们远远看到一身戎装的兴国伯,就大声叫好,那声音山唿海啸,听上去像是一阵风暴。

等李植的亲卫仪仗走到近前,百姓们则纷纷作揖拜倒。

百姓们都知道,论起杀奴,其他的明军都是了了。大明朝的社稷安危,就靠兴国伯的大军了。兴国伯南征北战为大明杀出一片太平江山,为百姓杀出温饱的生活,配得上百姓们的这一揖。

至于坊间流传的,兴国伯出征之前和朝廷讨价还价,那算什么。拿命去和东奴拼杀之前不该讨一点好处么?谁的命都不是大风吹来的。而且据说兴国伯的条件无非就是在山东办报,那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天津的百姓,都是十二分支持兴国伯的。

李植骑在马上,朝百姓们拱手还礼。

百姓看到兴国伯的还礼,又响起一片片震耳欲聋的叫好声。

李植走到了天津西门,天津卫城守备亲自上阵,把城门上面的大鼓敲得山响,那隆隆的鼓声颇有气势,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城楼上的士兵们跟着鼓点,唱起了岳武穆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不少送行的百姓们跟着李植的仪仗队伍走出了天津卫城,有几百人一直跟着李植走了几里路。

等李植到了范家庄,发现来这里又有一批送行的百姓,已经挤满了范家庄的北门。士兵们像是木桩一样稳稳站在城外,等待出发的命令。他们周围,士兵们的亲属们则十分不舍,不少人站在大军队伍两边看着自家子弟,一边喊话一边流着眼泪。

此次建奴派出大军来挑战,不比以往。大军出征,不知道要死伤多汉家好儿郎。

李植看到天津附近的文武官员穿戴华丽,站在了城门口,来送李植大军上阵杀敌。

新任巡抚冯元带领天津百官朝李植深深一揖,喊道:“兴国伯为国出征,其势壮矣。我等来送兴国伯,为大军壮行。”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有劳巡抚了!”

冯元大声喊道:“兴国伯大军出征为国杀奴,我等壮行一场,岂敢称劳?”顿了顿,冯元说道:“在下昨日作诗一首,愿在此献丑,为兴国伯壮行!”

一众天津文官听到巡抚要念诗,都来了兴致,竖耳细细听来。

李植点了点头,让冯元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