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开局我选火 > 第805章 青锋照雪(第1页)

第805章 青锋照雪(第1页)

陈墨站在明陵后的碑林里,鼻尖萦绕着松脂与腐叶混合的气息。晨雾未散,汉白玉的碑碣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像极了三百年前那个雪夜——他曾在山海关外见过类似的景象,那时他跟着合成亡灵"铁砚",在一座无名坟茔前刻下最后一行字:"此处埋的不是降将,是替三十万百姓挡住流寇的守土人。"

"陈先生,时辰到了。"

主持评选的是位灰袍老道,腰间挂着串青铜铃铛,每走一步便发出细碎的响。他身后分列两队:左边是明界的"寒铁卫"周正,玄色飞鱼服上绣着金线云纹,腰间玉牌刻着"靖虏"二字;右边是清界的"镇北王"多隆阿,玄狐皮大氅垂落至膝,腰间悬着柄裹着红绸的雁翎刀,刀镡上的狼头在雾中泛着冷光。

这是每三十年一次的"明清英杰评"。规则与前世相仿:两界各推十位名将,由亡灵碑鉴其功过,最终得票最高者称"第一"。但陈墨知道,真正的戏码藏在碑后——他昨夜用七盏阴灯炼了七具新亡灵,其中最特殊的那具,此刻正蜷缩在第七座碑下,指甲缝里还沾着未干的血。

"开始吧。"老道的声音像浸了水的铜磬,"明界先选。"

周正抬手,一道赤芒没入最近的碑中。碑身腾起橙焰,第一具骸骨破石而出,穿着戚家军的鸳鸯阵甲,腰间还挂着半截狼筅。"这是嘉靖四十年抗倭的戚继光部将陈大成。"周正的声音沉稳如钟,"他率八百人断后,被倭寇围在台州断桥,最后抱着火药桶与敌同归于尽。"

骸骨突然开口,带着闽南口音的沙哑:"当年。。。我娘在福建海边等我,说要等我回来教她认阵图。我死的时候,怀里还揣着给她带的贝壳。。。后来听老乡说,那片海边的礁石上,至今还长着我走时摘的红珊瑚。"

陈墨垂眸,指节叩了叩合成亡灵的锁链。第七具亡灵——那是个穿粗布短打的青年,脸上还留着未愈的刀疤——突然动了动,喉结滚动两下。

轮到清界时,多隆阿甩出三柄带血的马刀。刀光掠过之处,三具骸骨破碑而出,皆是披甲执锐的骑兵,其中最中央那具尤为醒目:锁子甲外罩着玄狐裘,胸口嵌着明军的狼牙箭,腰间挂着块残缺的玉牌,刻着"天武"二字。

"这是我阿玛巴尔泰。"多隆阿的手掌按在碑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康熙二十二年平三藩,他带着正黄旗三百骑冲进耿精忠的粮道,最后被乱箭射成筛子那天,怀里还揣着半块给妹妹的奶糖。"

骸骨突然发出闷笑,震得碑上的青苔簌簌掉落:"好小子,没忘了你阿玛说过的话。当年那批粮草,其实是。。。是被耿军的汉将偷偷换成了沙土。老子砍翻他们的旗官时,看见那家伙袖口绣着反清复明的暗花。"

台下响起惊呼。陈墨看见周正的指尖在袖中掐紧——原来清界的"英雄",竟是踩着同族的阴谋上位。

"第七组。"老道的青铜铃铛摇得更急了,"明界第七位,清界第七位。"

陈墨挥了挥手。第七具合成亡灵走上前,粗布短打擦过地面,在青石板上蹭出火星。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动用这具亡灵,连多隆阿的雁翎刀都出了鞘,刀尖却在颤抖。

骸骨落地时,整个碑林都在震颤。它身上的甲胄不是明式的鱼鳞,也不是清式的锁子,而是缀满补丁的粗麻,肩头缝着块褪色的红布,像极了民间的"义兵"标识。最诡异的是它的脸:没有盔甲遮挡,却布满刀刻的皱纹,每道皱纹里都嵌着细小的箭簇。

"这是。。。谁?"多隆阿的刀当啷掉在地上,"我在阿玛的《平叛日记》里见过这种伤口——是三藩之乱时,替百姓守城的义兵!"

陈墨摘下手套,露出掌心的半块虎符。符面映出骸骨的脸,刀刻的皱纹突然泛起微光:"这是崇祯十七年守济南的无名下将,史书只记某义兵首领。他的职责,是替所有没资格上史书的平民刻碑。"

骸骨抬起骨节突出的手,指尖点在明界和清界的碑上。被点过的碑面突然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当年未被记录的细节:明军运粮队里偷偷给清军伤兵送粥的老卒,清军斥候冒险给明军妇孺送药的少年,还有那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后,互相解下铠甲当柴烧的将领。。。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史书。"周正的声音发颤,他伸手触碰那些新浮现的字迹,指尖沾到了淡淡的血渍——是三百年前的血,还未完全干涸。

多隆阿突然单膝跪地,捡起雁翎刀,用袖子擦去刀鞘上的狼头图腾。他望着骸骨肩头的红布,突然用生硬的汉话说:"我阿玛的日记里,总写汉狗、反贼。可他最后那页,用血写着对不起。。。原来他杀的,都是像您这样的好人。"

陈墨从怀中取出另一半虎符。两半合在一起,映出一轮血月——正是三藩之乱时的夜晚。骸骨的刀刻皱纹突然亮起,在空中拼出一行古字:

真正的名将,从不在史书中刻自己的姓氏。

台下炸开了锅。有人喊着要重审当年的塘报,有人哭着去摸自家祖先的碑,连老道都颤抖着摸向自己的胸口——那里别着一枚虎符的碎片,和陈墨手中的正是一套。

"所以。。。"周正望着陈墨,"您早就知道?"

"知道什么?"陈墨将两半虎符合进怀中,合成亡灵重新隐入阴影。

"知道所谓第一名将,不过是我们这些活人在争一口气。"老道叹了口气,"可亡灵不会说谎。它们记得每一个为活人拼命的人,不管他是明人还是清人。"

多隆阿捡起刀,用刀鞘挑起地上的一片落叶。叶片上还沾着晨露,像极了当年济南城外的护城河水。"我阿玛临终前说,他这辈子最遗憾的,是没学会济南话。"他望着陈墨,"现在我替他说:谢谢你们替我们活着的人,守住了该守的东西。"

周正解下腰间的玉牌,放在明界的碑前。玉牌上刻着"保民"二字,是她曾祖父在抗倭时亲手刻的。"我替陈大成补句话。"她望着陈墨,"军人的刀,不仅要克敌,更要护民——不管这民是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陈墨转身走向台下。合成亡灵的锁链在他身后轻响,像是在应和某种古老的歌谣。他知道,从今天起,明清碑林的亡灵碑上,会多一行新的刻痕——不是某个人的名字,而是所有为百姓而战的凡人,共同写下的:

明清第一名将,是那些从未在史书中留下姓氏的人。

风卷起一片红枫,落在那行新刻的字上。陈墨摸了摸怀中的虎符,符面突然泛起涟漪。他知道,三百年前三藩之乱的那个深夜,守济南的无名下将摸着刻刀说过的那句话,终于被听见了:

"等你们活够了,就让我来替你们刻碑。"

(第八百零五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