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赵林又帮着把王家的重活干了才往回赶。
回到自家,李桂花把他拉到一边,对他夫纲不振,任由媳妇回娘家表示不满。
谁家的媳妇三天两头往娘家跑,再近都不行。
赵林吓唬她:“娘,我有三个小舅子,他们都在读书,只要有一个考中,哪怕只是考中童生,我也得罪不起,要是考上秀长甚至举人,随便一句话就能让我过上好日子。
我不对秀英好点,怎么好意思求他们帮忙。”
李桂花知道王家的三个儿子读书,可科举离她太远,根本不相信王家人能考中。
王童生一辈子到死都只是个童生,他的儿子只会更不行。
任赵林说得再好听,她也不信,还是赵有德出面让她不要多事。
他也是寻思有个万一,万一要是王家祖坟冒青烟,真中举,他们老赵家也能跟着沾光。
不中也没有什么损失,又不要他们付出什么,只是少管老二的闲事。
老二愿意对媳妇好,是他自己的事。
王秀英见到李桂花就知道准没好事,不过有赵林出面她也乐得不管。
第二天,赵林打着上山的借口去其他镇赶集。
他没打算在附近几个镇卖这次的残次品,不想让村里人知道赚到钱,只能跑远点。
他要一直穷,住在村里倒没事,一直富也可以住在村里,但在村民的眼皮子底下发财,谁看了都会不舒服。
王秀英有心劝他不要上山,不过想着村里其他男人闲着经常会凑在一起喝酒赌博,又闭口不提了。
虽然村里人没钱,赌博都是小赌,喝酒也不是什么好酒,但能不沾染不良习惯最好。
赵林也是很拼,为了不让村里发现,走了一个时辰去赶集。
等到他集上,已经没有好位置,只能在最角落摆个摊。
胜在东西便宜,他又拉得下脸大声叫卖,几个呼吸之间就吸引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围观。
最先围上来的大娘不相信价格如此便宜:“摊位上的东西全都是一个价?瓷器和布料都一样。”
“都一个价,随便挑随便选,限购,一人最多只能买三件。”
赵林直接把饥饿营销的套路搬过来,好不好用试过就知道。
原本还犹豫的大娘一听限购,马上开始挑挑捡捡,一边挑一边还嫌弃东西不好。
赵林气笑了:“大娘,这些布料要没问题,也不能卖这么便宜,你去周围打听一下,谁的布有这个价。
还有瓷器也是,都是好东西,买回去保管得好,可以用一辈子,传给儿孙一样用。”
大娘左看右看,觉得布料好,瓷器也好,可是手里的钱有限,还要限购,最多只能挑三件,怎么选还要纠结一番。
其他人听到俩人的对话,早就忍不住也加入其中。
不就是颜色不正的布,村里人不讲究这些,拿来给孩子做衣裳可是难得的好东西,现在买了,过年就省下了。
大部分人都看中布料,瓷器好是好,可家里没有也能过,还是把钱花在最重要的地方。
好几双手在布料堆里挑选,有时候两双手看中同一块布,都觉得自己先看中,说着说着就吵起来。
赵林不仅要卖货,还要给她们断官司。
隔壁的摊主看到他这的热闹,忍不住投来羡慕的眼神,要不是还要做生意,他也想去挑两件,正好家里还差一套茶具。
一个集最多半天的时间,赵林拿出来的布料销售一空,瓷器没有布料受欢迎,也卖出去大半。
还好他对这个情况有预料,从空间往外拿时候就是布料多过瓷器。
大半天的时间一共赚了四两银子,简直是暴利,可惜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