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可不是被吓大的,根本不怕婆婆,她也是李家女,俩人同族,敢休她,婆婆也别想好过。
赵大石见亲娘出面都没用,识时务的低头认错,和女人争吵,赢了也没面子。
小夫妻俩打闹一番又和好,倒是李桂花白站出来当了回恶人。
赵有德都不想看小儿子不成器的样子,故事听完,钱也拿到手,都早点走,留下来也是碍眼。
赵林离开后也没回家,而是去地里转了一圈才放心。
带回家的东西王秀英已经整理好,吃的放柜子里锁好,布料先放着,等冬天再拿出来做衣服。
银子收锁起来,家里还是地方小,想藏银子都没地方。
赵林想着闲着也是闲着,问她要不要回娘家看看。
“啊,这不好太好吧。”
王秀英当然想回娘家,只是才回不久,公婆会不会有意见。
赵林明白她的担忧,直接替她做决定:“没事,爹娘那里有我,端午我在外面干活,成亲后第一次的过节就没陪你回去,现在有空就当弥补了。”
他又不是真正的古代人,别说妻子只是回娘家,长住娘家的他也没少见。
既然要走亲戚,趁天色还早,他去河边看看能不能抓到鱼。
他的技术不够,完全靠工具来凑。
除了渔网,这次还加了鱼篓,晚上放在河岸浅水处,第二天早上也上收刚好。
都是他闲着利用竹子编的,多亏山上什么都有,竹子更是多到砍不完。
村里人嫌弃竹子没用,不能做家具,烧火都不经烧,他却很喜欢。
竹笋可以吃,竹子砍下来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是有很大用处。
小时候外公家就有成片成片的竹林,他跟着老人家学过一些,手艺不好,但勉强成型,自家用也就不讲究美丑,能用就行。
大河村也靠河,但王家没有人会捕鱼,王秀英吃鱼的机会并不多,有鱼吃还是很支持赵林的捕鱼工作。
她觉得成亲后的日子也不算难过,最让她满意的一点是吃得好。
在娘家,不管家里有多少钱,她永远都是吃最差的,除了过年过节基本不见荤腥。
家里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赵林更讲究吃喝。
她算看出来,家里有十文钱,赵林就是个能吃五文钱的人。
可以穿差一点,但是吃一定要吃好,难怪他要分家另过,按他的吃法,谁家舍得。
也幸好现在左右没邻居,不知道他们是一天三餐,也就老宅那边知道一二。
赵林根本不怕被人知道,他只是嫌麻烦才会特意挑村尾建房,左右没邻居也是留着以后有钱好扩建。
至于吃得好,这一点更是不承认,只是吃饱而已,天天吃素,偶尔才有肉,哪里算吃得好。
多亏附近有条河,要不连鱼吃不上,那真是成了天天吃草草。
他提着渔网出门,村里不少人见到了,纷纷打趣他,希望他能给自家也织一张网。
“好啊,你们去买线,看在同村的份上我就不收工钱了。”
谁问都是这个话,只是收了线哪天能交网可就说不好。
一听要花钱买渔线,一个个就不出声了。
他们可不傻,赵有全家新弄的渔网天天下水,每天的收获少得可怜,也就赵林不知道有什么秘方,每次收获都比旁人多。
大家对视一眼,这样说赵林还真是运气比别人好,陈家那小子说得没错,再看看张二那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