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回六零我带着淘宝无敌了 > 第87章 跨平台对话(第1页)

第87章 跨平台对话(第1页)

蜂窝制度的横向链接越来越多。

制度之间的“对话”,逐渐从试点走向常态,从项目走向路径。

到五月中旬,蜂窝平台已自动识别出47条“制度互转路径”:

有的制度从东川迁移至西岭,被重新修订、简化后落地生效;

有的制度原本针对村内共议,后来被扩展为村企协商范本;

还有一条“特例路径”,来自龙虎村——

他们将自己的一套“共田旱涝双价机制”,无偿提供给受灾频发的河西村,后者直接引入并标注为“异地制度复用示范”。

这个案例,被系统自动记录为:

【首条制度迁徙型演化路径】

【关键因素】:资源适配度高、执行成本相对低、互信基础稳固

【行为说明】:“当制度足够成熟,它不再是某一村的私产,而成为共用的生产工具。”

陈鹏飞看到这条记录时,沉默良久。

这不是制度的输出,而是文化的输出,是一种治理伦理的扩散:透明、协商、可修正、有尊严地参与。

……

也就在这段时间,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再次激起平台内部的警觉。

石岭村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内容是:

“你们所谓的‘平台共治’,只是一批人坐在手机前玩数据游戏,真正的村务,还是被几个人把控。”

这封信言辞激烈,语气带刺,却字字扎人。

不少参与者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真的陷入了“制度职业化”陷阱?是不是部分“议事代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了普通村民的日常?

陈鹏飞没有删帖,而是干脆发起一次“制度体验行动”。

他给这次行动起名叫:

“还制度于地头”。

第一站,他选在了最早启动共建实验的“下营村”。

通知上写得很明确:凡参与该村制度设计者、代表、平台协调人,必须亲自去村里体验一整天——从工地签到、议事入会、流程上墙、失败补报,全流程无代办、无简化。

当日共计38人参与,3人中午退出,剩下35人坚持到结束。

晚上八点,他们坐在村头麦秆堆上复盘,很多人发言的第一句话就是:

“原来我们写的制度,在地头是这么跑的。”

“原来‘误工一分钟’,真的能让一个数据卡整天。”

“原来老百姓愿意拍桌子,不是要闹,是因为你不听他说。”

陈鹏飞没说一句话。

只是把那张当晚议事流程图拍下来,贴到蜂窝平台首页,标题就叫——

“制度归地·001号记录图”

下面附一句话:

“制度不是写出来给人看的,是走出来让人信的。”

……

从那天起,“归地机制”成为蜂窝制度运行的第六项原则。

前五项是:

1。协商优先

2。轨迹完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