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发生后,亲友可能的反应:
·灾害刚发生时,亲友们的慰问和支持相当密集,随着时间会渐渐减少
·有些亲友的慰问集中在哀悼失去人或叹息损失的财产。
·有些亲友会鼓励自己尽快忘记伤痛,往前看。
·忘掉伤痛并不容易,亲友只是努力地想要减轻你的哀痛,不要因此造成自己的压力。
·亲友并未经历和自己相同的遭遇,的确不容易感同身受,不要责备他们的误解或拒绝他们的关怀。
·可以明确的告诉亲友你要什么,你不要什么,你有自己应对方式和步伐,他们会了解而且支持的。
·可以要求你信赖的亲友给予陪伴、心理支持及真诚的倾听。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心理支持或资源信息,可寻求专业人员的建议。
(3)夫妻间的互相援助
·如果能彼此接纳个别的应对方式,又能表达共同的伤痛,有助于夫妻关系更加紧密。
·如果夫妻间的沟通出现困难,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
·请允许他说出对整个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亡者的各种感觉。
·支持与接受他表达情绪、允许他哭泣,例如:“我就在这陪着你”。
·帮助他说出感受,例如:“你一定难以接受”。
·用肢体接触来表达对他的关心,例如:握住他的手、拍拍他的肩、拥抱。
·协助找到支持团体或有关的社会资源。
·收起伤痛,重新站起。
·当他悲痛哀嚎、哭泣不止时,不必过多说:“不要再难过了”、“不要再哭了”、“不要伤心了”,这样的安慰话语对于悲伤者的痛苦帮助较小。
·尝试着去了解、去接触悲伤者此时的心境,陪着他默默的哭泣,陪着他去谈内心的哀伤与遗憾等感受,陪着他去说出内心的自责与对死者的歉疚感。
·当悲伤者表示想一个人静静哀思时,陪伴者默默的陪在一旁,好让悲伤者静静的独处等等。
我们要了解,在这个时刻,我们并没有办法去减少悲伤者内心最深处的痛。但是虽然我们不能帮助他们远离这样的悲痛,我们的陪伴、支持与安慰,仍然有重大的意义与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当我们能够去接触到亲友内心最深层的哀伤与痛苦时,这样的陪伴、支持与安慰能够让我们与亲友的痛苦、绝望的心灵产生一种连结,而这样的连结对于正陷入孤独无援、悲伤无助、痛苦不已的悲伤者来说,虽然不能减轻其悲伤的心情,却能陪着他去承受、去经历、去走过这段痛苦生命历程。
(4)注意与其他受灾家庭相处
·许多家庭共同经历失去亲人、毕生财产的苦痛,不必相互比较彼此的不幸。
·灾难使大家都是落难人,经历同样的劫难。
·请记住:在灾难的不幸之下,你不是孤独的,可以和其他受害家庭相互扶持,一同走出悲痛的生活。
简言之,当遭遇创伤的你感觉悲伤时,不妨哭出你的伤痛;感觉害怕时,不妨喊出你的恐惧;感觉难受时,不妨说出你的感受。而当你看到别人陷入伤痛和无助时,你哪怕只是拍拍他的肩膀,握住他的双手,或者给他一个拥抱,或许就能让他感受到温暖和支持的力量!
救灾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亲人过世后所会出现的哀伤历程是人类心理在面对重大失落时的必经过程。对于大部分的哀伤者来说,如果能够在家人亲友彼此的陪伴下,随着时间的过去而逐渐走过忧伤,那么这样的过程通常并不需要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协助。但是如果哀伤者因为过度的悲伤、绝望而出现自杀意念时,或是由正常的哀伤历程演变成为抑郁症情况时,就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了。
心理的重建是尊重人的价值。现代社会事高度关注人的价值的,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人的尊严和人人平等以及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而我们的心理重建就是将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置,努力去帮助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们恢复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利、尊严和幸福。
心理重建也是关注社会价值。人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对于社会中的不安全和缺陷,特别是影响深远的灾难,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