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北雄起点 > 第2057章 君臣(第1页)

第2057章 君臣(第1页)

王泽的仕途也颇坎坷。

他入仕的时候是在大业初年,任职过一任荥阳县主簿,后来升任县令,曾受诏为杨广修建过东都西苑。

后来赶上了杨广北征,那个时候他父亲王丛已经辞官,王泽借征调民夫事,升任东郡别驾。

杨玄感之乱时丢官,逃回了晋阳避祸,也算是躲开了跟更为凶残的瓦岗匪们照面的机会,不然性命堪忧。

李渊任职太原留守时,开始那会与王氏交往甚密,王泽复又入了李渊幕府,参赞军政机要,李渊待他还不错。

只是后来王氏和李渊闹翻了,王泽怕李渊杀他,又借病躲回了老宅之中。

李渊领兵南下时,王氏跟随李渊的人不多,直到李元吉来到晋阳,跟王氏彻底翻了脸,王氏派人联系李破,献了晋阳。

为表王氏投效之意,王氏这次是要人出人,要力出力,反正是那会大家都知道,要是让李渊重新回到晋阳,没王氏的好果子吃。

只是王泽作为王氏嫡长,当时还有些犹豫,毕竟经历了不少风波,实在对诸侯们难以报有基本的信任。

这其实也代表了王氏很多人的心思,王氏这样的大族到底和普通家族不一样,起码王氏投效诸侯,首先是想保证家族的存续。

至于跟随诸侯逐鹿天下,建立功业的心思反而不重。

等到李破率军和李渊大军连番血战,无有一败的时候,王氏终于派了王泽随李破南下,这和裴氏派人投效李破是一个目的,都是在表明家族的姿态。

王泽当时不顾族人反对,抢在裴氏前面写下了讨逆檄文,断了自己的后路的同时,登上了李破的大船。

随李破入长安之后,便任职吏部侍郎,元贞三年南下江都,和李道宗以及杜伏威的一些旧部一道,平定了江南。

说实话,当时大唐的东南地区,并没有后来那么繁华,而且经过江都之变,加上杜伏威等义军和隋军在此反复拉扯,情形就更为糟糕。

王泽本人没有李靖那样的霹雳手段,只是胜在一个有耐心,以前也主政过地方,对实务非常熟悉。

李靖在江陵风生水起的时候,王泽在江都同样没有闲着,借着已经无可阻拦的统一大势,剿除匪患,整治治安,恢复基本的地方官制,又派人随李道宗所部南下。

一边清剿地方割据势力,一边联系岭南的各个地方家族,部落,为平定江南和交州地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这就是李破说王泽功不在吏部的缘由所在,别看王泽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却是立过大功之人,为官资历也是一等一的厚重,人家当年是一级一级升迁上去的,如今也算得上是开国功臣中的一位了。

只是因为当初王氏的故作姿态,王泽投效进入汉王府的时间晚了一些,如今也没能把自己的画像抬入凌烟阁罢了。

…………

元贞九年的这个冬天,赏功之事是朝廷一等一的大事,其他都要让路给此事。

李破对此早有定计,群臣议的再多,其实也改变不了他的心意,只是该有的流程要走下来。

这种军国要务不是皇帝能够一言而决的事情,李破为政九载,也越来越明白程序正义的必要性。

什么政务其实都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只要程序对头,就能把政见不同所产出的矛盾压制在一定程度之内,而不会转化为派系间的争斗,引起不必要的政治动荡。

大唐开国之初还乱,李破杀户部尚书高慎,赐死独孤氏家主,那都是非常时期行的非常之事。

前两年因科场舞弊一案,赐死门下侍郎长孙顺德,杀礼部侍郎杜淹等人,就是证据确凿,经过三司会审才有的结果。

朝中对此有异议的人不少,但却没引起什么风波,就是因为程序上过了一遍,你若质疑结果,就等同于质疑程序有问题,那就不是单单跟皇帝对着干的事情了。

反而言语稍有差池就很容易被人扣上以私情而坏公义,或是与人勾结成党,意欲不轨等大帽子。

所以说,今晚把王泽召入宫中,目的之一就是要王泽一个态度,这事不难,就算是李破开口直言,王泽也不敢不应。

只是稍微施些手段,却能让场面更好看一些,君臣之间有了默契,也便是有了吏部的支持,赏功之事也就定下了大半,这其实就是程序正义的体现。

看着臣下被自己揉扁搓圆,几无反抗之力,李破不无得意之余,却也暗叹,随着统治的日益稳固,皇权终究是不能一言九鼎,反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