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北雄免费阅读 > 第2050章 议功二(第1页)

第2050章 议功二(第1页)

萧禹作为中书令,对皇帝心意是有所猜测的。

可他这人在朝中向有直言敢谏之名,有些话不管皇帝爱不爱听,他都会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年轻的时候就这样,如今是愈老弥坚的状态。

所以自萧禹入仕以来,和上官吵架是经常发生的节目,尤其是在为李渊效力的时候,那几年大起大落。

在太子李建成和天策上将李世民兄弟之间斗的你死我活的时节,他没少向李渊进言,挨的棍子背的锅比别人都多。

如果不是姓萧,哪能活到现在?

李破入主长安之后,用他为中书令,其实看的也是他的家世,加上萧禹本人的声望,用来稳定人心是首选。

如今时过境迁,萧禹还能稳稳坐在中书令的位子上,那就是才能的体现了。

在修订唐典,重订隋史,规划,颁布诸般政令期间,萧禹都办的有头有尾,让李破非常满意。

每次李破召集朝中重臣说话的时候,萧禹大多都是头一个发言,不管话说的好不好听,对不对,都很有当仁不让的架势。

也许在别人看来,萧时文少了些城府,有时过于鲁莽,不懂观风望色。

但在李破这个皇帝看来,这却是他非常欣赏萧禹的地方,不管什么事都能直抒己见,这是君臣互信的体现。

就算有很多时候萧禹说的话不顺耳,办的事不合他的心意,他也都能容忍。

因为李破觉着朝堂之上最大的问题就是顺耳动听的话太多,是非常需要萧时文,孙伏伽这样的人在的。

李破甚至感觉相比后来享有盛名的魏征,萧禹的表现其实更像是一位直臣。

所以不管有多少人弹劾萧禹太过霸道,也就是刚愎自用,私下里又说了些什么难听的话,李破都没有动萧禹的意思。

今日亦如往常,萧禹在小朝会之后头一个站出来,支持兵部和吏部的意见,想要压一压今年赏功的规格。

在辽东捷报没到京师之前,李破已经几次跟臣下们说,要重赏辽东之战的有功将士。

可真到议功的时候,臣下们的意见却大多都是和皇帝反着来的。

即便是李破,此时也不好来个乾纲独断。

因为臣下们的建言大多没什么私心,说的也不无道理。

除了碍于苏定方等人太过年轻之外,像是吏部尚书王泽就说,辽东之战只能算是灭高句丽之战的延续。

而苏定方等人也正是借攻灭高句丽的战事起身,得朝廷重赏才有今日,如今再立军功,总不能和灭国之功相提并论吧?

这还是说的比较有道理的,有的人则委婉的建议,等苏定方回朝述职时,应以朝中要职许之……

出将入相嘛,这年头武转文看上去也还是一条通天大道,朝中不乏上马能领兵,下马能治民的官员。

比如萧禹,也是曾经在军中领过大兵的人,若是实在无人可用,萧时文未必不能学学高颎,杨素等人,以宰相之尊领兵出征。

可要是落在苏定方身上,味道就不一样了,这是要夺其领兵之权,把人留在长安,时日一长,很可能就把一个名将的胚子埋没于案牍之间了。

用心是比较险恶的,说这话的是尚书左丞元文君,这人刚升任尚书左丞不久,没想到出的主意这般“犀利”。

连萧禹和范文进都有些侧目,疑惑这人是不是跟苏定方有仇?

因为苏定方这次立下首功,不管朝中怎么议功,一个大将军应该是跑不了了,可如果召回京师转述文职,可就不是这么个说道了。

大唐最年轻的卫府大将军就此没了,赏赐再多怕也弥补不了,其中的恶意一目了然。

即便朝会上大多数人都赞同压一压,可也不是这么个压法,这很容易引起军中将士的不满。

更何况还有之后的裁军之事……

…………

发生了这么个插曲,让朝会的气氛很僵硬,丝毫没有得到辽东捷报时的欢欣鼓舞,不知道的人见了,可能还以为是败了呢。

只是这并不能影响李破的心情,辽东战事一结束,最起码的好处就是不用再为粮草的事情头疼了。

以这两年粮食增产的大趋势来说,日子总归会越来越好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