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同一时间,风流云散儒衫动,李正书猛然气势高拔!
很多人都知道,东华阁首席大学士的位置,是给他李正书留的。很多人也都知道,当今齐帝一直把玉郎君当下任宰辅培养。
此人一旦登顶人臣之极,必然立地绝巅,几无悬念。
但没有人知道,他竟会于此刻跃升——他做好了不借助官道,独立证道的准备!
他明白洞真修为是走不出太庙的,当世真人改写不了日夜,而他必须要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夜晚,留下石门李氏浓墨重彩的篇章。
故而将多年的韬晦,都掀在一时。
可就在李正书指溃风云的同时,宋遥也抬手投出手中的玉笏,如做一局投壶的游戏——他亦知风云局困不住李正书,所以先发绝杀手段。
但见惊雷掠空一瞬间。
玉笏迎风便长,顷成高碑一座,向李正书镇落。
李正书及时翻掌撑天,却被这高碑死死镇住。
碑上有字,其曰——
“食民膏脂,济民何辞?遂守太庙,以正天时。”
碑石不断下坠,也将李正书的手慢慢压低。
李正书终于明白,宋遥为何今夜见他于太庙。
拦他只是其次,去李家或者在灵祠这里见他,没有什么不同。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青石宫正在掌控太庙!至少在革鼎期间,要让太庙,乃至宗人府,乃至整个大齐宗室,保持中立。
因为青石宫里那位,也是名正言顺的太祖子孙。今日革鼎也好,叛乱也罢,都是姜氏皇族内部的事情。
无论谁上谁下,都不影响宗室的地位。甚而新君登基,必有加赏。
大齐宗室,尽为皇权附庸。在东华阁那位和青石宫那位面前,一样的没有抗争能力。
让宗室坐壁上观,不算多么难办的事情。
难办的在太庙——
太庙从来是天子亲祀,只有大齐皇帝,或捧着大齐皇帝亲笔诏书的人,才有资格来这里主持祭祀。
这里供奉的是皇帝,也只认皇帝。
但青石宫早有准备。
一则青石宫里那位,当年就以监国太子名义于太庙祭祀,大礼不止一次。他是唯一一个能跟当今天子争太庙的人。
二则……
当年长河龙君身死,日月斩衰。
朝议大夫宋遥上书天子,要亲守太庙,为齐国“正天时”。
为此还同朝议大夫陈符有过一番辩论。
最后皇帝亲笔勾出,说以民为重。故此成行。
青石宫必定在当时就已经埋下伏笔。
宋遥所谓的“正天时”,的确在那段时间维护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但恐怕真正要“正”的“天时”……是青石宫南面而君!
李正书并不是在与宋遥斗争,而是与天时为敌,受太庙压制。
绝巅只一步之遥,却不能再跃升。
宋遥慢慢地从偏殿里走出来,而李正书在玉笏高碑之下,慢慢地陷沉。
“君之才十倍于我!但你站在了正确的对立面,拦在了易鼎革新的大势面前。时代碾过你这样的风流人物,也不过是车轮的一次停顿。”
玉辉照尊面,宋遥的眼神透着惋惜。
李正书却平静地抬眼:“能硌一下青石宫……也证明我骨头还硬。”
??下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