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新修本草序医古文翻译 > 第29部分(第5页)

第29部分(第5页)

麦,令人轻身、健。

〔谨案〕

麦性寒,陶云性热,非也;复云∶作屑与合谷异,此皆江东少有,故斟酌言之耳。

卷第十九【米中】

小麦

内容: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

温,不能消热止烦。

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作面则温,明 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

麦,犹胜于米耳。

〔谨案〕

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小麦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

食痔。又有女曲、黄蒸。女

曲,完小麦为之,一名 子;黄蒸,磨

血也。

卷第十九【米中】

青粱米

内容: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

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青粱出此,今江东少有。《汜胜之书》

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则不尔

也。

〔谨案〕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粱

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

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少种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余米。

卷第十九【米中】

黄粱米

内容: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黄粱亦出青、冀州,此间不见有耳。

〔谨案〕

黄粱,出蜀、汉,商、浙间亦

种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

根黄。而陶注白粱云∶襄阳

竹根者是。此乃黄粱,非白粱也。

卷第十九【米中】

白粱米

内容: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今处处有,襄阳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飧,亦以除热也。

〔谨案〕白粱穗大,多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