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谍海孤雁简介 > 第1464章 旱情预警(第1页)

第1464章 旱情预警(第1页)

若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对林家在后方的布局,必然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别说农业、养殖、食品加工业这些,就是其他产业的正常布局,也可能受严重影响乃至中断。

再者,林镇平也并非心如秤砣之人,他很清楚,大灾一旦发生,将会是何等境况,所以不论于公于私,他都该做些什么,不过第一样,肯定是先确认问题,于是,他下去各地转了一圈。

结果不容乐观,从三十年代初,川地天气便年年出现异常,旱情接连不断,已对农业造成不小冲积,当然了,其中也有军阀混战、横征暴敛、社会混乱等一系人祸,叠加并放大了灾害后果。

而今年,种种异常现象更甚,林镇平去转了一圈,综合了其他专业人士及地方上一些经验丰富之人意见,结论是,今年川地很可能爆发大面积旱情,且部分地区可能会极其严重。

林默起身,在办公室内踱步了片刻后,决定出手阻止此事,林默当然无能力去改变天气,但他可以消解灾情,让其平稳渡过。

灾荒是由好多方面组成的,也是有一个逐步发展恶化的阶段,及时采用合理对策干预,便可将灾荒给厄制住,不说无灾,至少让其尽量不要演变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灾荒打头阵的,自然是天气的异常,但不同地区,乃至同一地区,其灾情轻重程度,也是有区别的。

像旱灾核心区,可能旱到了溪河断流、颗粒无收的地步,而外围受灾的其他县镇,粮食可能还有几成的收成,能勉强活命。

这时候,若不干预,便会发展成下一阶段的人祸,无粮可食的灾重地区之人,便会化做流民,为活命,向四周扩散。

扩散就是为了寻粮求活,四周同样受灾的人,勉强能够渡过灾荒的口粮,便会被侵占,可能是抢,也可能是其他,反正其中绝大多数人,也将变成同样求活的流民,继而更大规模往外扩散,形成连锁反应。

理论上,粮食缺口多大,死掉多少人,减少多少张嘴便可,但谁愿意去死?在饿死之前,这些人将用尽手段求活,而还活着,便将持续不断消耗粮食,继而带来更大缺口,要死更多人才能填上这窟窿。

而只为求活的流民,大概率会破坏所到之地种植的粮食,导致当地的人也被裹挟成为流民求活,因人祸当季绝收的粮食,当地生产活动遭破坏而损失的更多季粮食,同样也会让缺口更加庞大,要用更多人命去填。

当然,这不是指摘受灾之一做错了啥,为求活命,所做之一切,谈什么对错,不过是何不食肉糜罢了,若真经历,没有几个人会自愿牺牲。

另外,囤积居奇的粮商,大肆藏粮的大户,贪污受贿的官员,还有因灾荒带来的恐慌,而囤粮求活的各色人等,又会进一步占据区域内能动用的杀粮,导缺口更进一步扩大,带去更大规模的人祸。

而川地,经历数年的小灾荒,以及累年的混战混乱,其中还夹着大量盘剥欺压,川地底层人民,抵御灾荒的能力极其脆弱。

再叠加灾荒后的人祸,以及没什么处理能力的政府,哪怕旱灾非那种赤地千里的大灾,但所带来的影响,却会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丝毫不逊于那样的大灾。

林默自不可能越过政府直接去赈灾,但他可以把那些,无法抗过灾荒的流民提前挪走,让他们不去影响更多人,继而阻止灾情扩大。

具体手段,便是去灾区招工,把灾民招了拉过来,给林家的种种产业做工,林默刚去转过,仓库中还是储藏了数量不低的粮食,足够让不少人吃的。

且重庆这一块,目前看,并不在旱灾波及范围内,哪怕有灾情,但周边皆是山区,抗性更强,收粮后,能有余粮供应灾民。

再不济,还可往下游送,反正林家入川的船,返程时往往没多少东西可运载,正好让人搭船出川,去往更远的粮食充足地区求活,这能减少对灾区及周边的冲击。

说起来,这未尝不是林家在后方布局快速推进的一个机会,林家也是缺人手的,尤其是廉价劳动力,像搬运货物、修桥铺路、建厂建房等等这类重体力劳动,需大量人手。

而人,很多都被地主一类人,给死死摁在了田地中,所以林家的人手并不充裕,林默申请土地改革的一个原因,也是想用土地为这些人兜底,再用贷款,赶着这些人出来做工赚钱并提供廉价劳动力。

这次的灾情,既是救人,也是获取自身所需的机会,毕竟对于灾民,能有口饭吃活下去,那便不会奢求更多,工价自然也高不到哪去。

另外,灾情的根源问题,是粮食问题,所以想彻底解决,还是得从此处出发,从外部调进来不现实,毕竟运力受限,最优选择是通过农业生产进行开源。

首先一点,自然是修整水利,天旱,并不是说完全没水,不然人早渴死了,地势低洼处,或流域广流量大的河流,其实多数多少都是有水的。

只是不降雨,靠天吃饭的田地,靠小溪小河浇灌的田地无水可用,甚至水利设施,因水深较浅、河渠淤积等原因,水位下降后,无法供水。

而这些,就像人身上的毛细血管一般,为田地输水,其堵塞了,再无雨降下,那田地自然减产乃至绝收,旱,是田地无水可用,产不出粮,人无粮可食,于是成灾。

而水利设施,便是将这些尚存的水,引至田地浇灌,确保作物存活,继续产出粮食,不过林家能做的,只是在与自家有关的田地,展开相关工作。

其次,像薄膜,也有存水保水的效用,可指示塑料厂加紧研究生产,应用下去,当然,产量有限,只能从林家旗下,旱灾迹象较轻微地区的田块优先使用。

大棚也可多建一些,种粮食不太合适,但可种速长的菜,以菜代粮,也可以减少粮食消耗。

最后,自然是高产、耐旱这类作物的种植推广,高产,那款杂交玉米当仁不让,尽可能多的搞来种子,自然优先在林家的地块种植,肥料、薄膜加水利组合,能尽可能确保产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