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生物农药厂,其实更像个中药厂,只不过,这是加工生产,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药物。
当然,不是加工成什么药液或中成药之类能便捷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太复杂,成本这些也过高。
所以,农药厂,只是将药材给绞碎,调配合,以一定用量,分装进小麻袋内,需要时,自己以熬煮等手段弄出成药液喷洒。
为了喷洒生物农药,林家还投资建设了一家喷雾器厂,产品也并不复杂,也就是一个可密闭的罐体,一个手动打入空气加压的装置,类似于打气筒,再用软管连上喷洒头,便可使用,并无太多技术难点。
另外,张家推动的中医药发展工作,成效也颇多,还拉上林家投资,在重庆筹建一家中西医结合的大型医院,准备做为该协会未来的老剿及对外窗口。
因为担心未来空袭,厂房分散分布在长江两岸各地,所以为了大体转上一圈,林默也是耗费不少时间,好几天才大致转完。
林默回到林家在重庆设立的后方总部,负责人林镇平已归来,也就是之前负责上海林家商行的叔辈,在后方的布局渐渐成型,需一位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坐镇,他便被调来了此地。
只不过,之前,他亲上外地处理一些工作去了,与林默没碰上,现在肯定要交流一番,林家在后方各地的布局情况,乃至全球的布局,讯息他多少都有了解。
林默先说了自己,这一路所看、所想、所提等等,而林镇平,也补光了一些相关讯息,像入川运力,短期内很难解决。
这个短期,还是以年为单位,一方面,是伴随后方布局展开,林家的运输需求也在猛增,另一方面,是还需承担其他人的运输需求。
有一些,是与林家合作的生意伙伴,这部分人,现在也是猛增好多,另一部分人,则是各地权贵豪门,他们也觉察到局势不对,开始悄悄向后方布局,而林家,现今手握长江上的最大货运运力,这些人自会寻上门,不论出于何种考虑,林家肯定要挪出一些给这些人。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运输需求,像与情报处有关的、与国府有关的运输,这些也不好拒绝,所以短期内运输问题很难彻底解决。
而船厂,也是需要满足各方各面的需求,除舟艇部队,其他民间一些航运公司之类的需求,也需要满足一二,毕竟其背后,多数代表各类势力或利益群体,好在这部分运力,林家急需也是可以协调一二的。
另外,林家还打着外资头衔,在香江搞了几家船厂,借助当地便利,生产一些较大的内河船或特种船,辗转送来,以添运力。
至于林家在海外造船、航运业上的布局,就帮不了什么忙了,造内河船,跨越路程太远,不好送来,而造海船,小一些的,长江能航,但进不了三峡,到不了重庆,其实林家所欠缺的运力,主要便是这一段。
反倒是林家采砂业务,也就是航道的疏通,让运输便捷了一些,反而能增加部分运力。
林家在国外的其他布局,林镇平也了解一些,不过与他关系不大的,仅知晓个大概,碰见的小问题听说过一些,但大问题应该没有,不然应该会直接找上林默。
至于林镇平这边,后方的一项布局倒是碰到了大麻烦,就是在西康布局,想开拓至印度的公路及石油管线这些。
准确说,是西康的布局,多数都碰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像上高原那条路,西康那位已组织人,在古道基础上拓宽,多数地方能跑车。
现在有两个麻烦,一个是车,高原氧气稀薄,正常卡车跑不了,不过这对林默而言不算大问题。
发动机厂那边,为满足舟艇部队需求,已搞出可用的涡轮增加气,可用此技术,对卡车进行改装,增加吸气量,应该能解决此问题。
而另一问题便是剩下未打通的路段,陆路上的,主要是地形复杂、山岩坚硬这些问题,修路速度很慢。
这也不是啥大问题,修械所的炸药工厂已陆续投产,能生产多种爆炸物,产量也尚可,弄些过去,直接炸就是。
真正麻烦的,是一路上所需修筑的桥,数量不少,花销也不小,林家不可能掏,也不适合掏,西康那边倒是愿意掏一点,但缺口还是很大。
国府这边考虑后,倒是愿意掏这个钱,但要求盐税及盐利部分收益,西康那边同意了,但青马及盐湖所在地方势力不愿意,暂时卡住了。
在林默在看来,此事早晚还是会通过的,毕竟伴随我党长征,蒋校长也以剿匪之名,开始将势力伸向西北一带。
而国府,刚把军队派驻重庆抢占了地盘,肯定颇为警惕、戒备,虽然对方是地方土霸主,但同国府比,还是不够看的,与让出地盘相比,让出经济利益,未尝不是好选择,对方应该会妥协。
只是这时间可说不定,但林家也不太好几家势力的博弈,给的意见,就是加大对川内水泥厂、钢铁厂及修桥筑路技术的研究,想办法压低一些成本。
至于通往印度的公路跟输油管道的谋划,虽然投资很大,但进行过技术验证,虽然技术难度大,但还是能搞成的。
而且,经林家牵桥搭线,是从国内国外,从政府到私人公司,共同投资并建设,没轮到林家掏太多钱,不过,此事对林家很关键。
这关系到林家未来在后方这些买卖的顺利开展,毕竟,虽然林家尽可能扶持本地企业,减少进口,但完全自主终究不现实,很多关键零件、材料肯定需自外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