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罢,长叹一声,“退下吧。”
朝罢后,朱瀚将朱标一拉,小声道:“此处局面,此议既可为太子增色,又可分散郑泽之心。
妙。”
朱标点头:“今日之合,尚需次第铺开。”
他沉声道,“朱瀚,你以往护我于暗,如今可否再次暗度陈仓?”
朱瀚微笑:“正待殿下旨意。”
二日后,深夜,王府灯火不息。
朱瀚与黄祁、杜世清密议于后园掩映的竹庐之内。
屋外秋蝉冷鸣,似有不安的呼号。
朱瀚摊开地图,上面绘有宫禁、军校、诸卫与兵部等处要地,手指点于几处:“我已在御前暗中安排人手于西苑、东序、北门三道,密监内侍之动向,如有失常,可立刻传回东宫。”
杜世清低声道:“若郑泽真与几位旧部有私约,恐他早已察觉。”
朱瀚收手:“那就要让他急。
你拟一份‘边选补给折’,署上朕名,微妙之中暗置分歧处,令他不得不与太子府同意再审。
如此,他若执意拒绝,便现真意;若同意,则已切入东宫节奏。”
黄祁赞道:“此计极妙。
就按此行。”
朱瀚又指:“还要令狱政司暗访京师北苑私会,若有旧部于夜色中贿款宴饮,即可拘捕示众。”
杜世清拱手:“臣即差人。”
朱瀚眼含笑意:“收网之时,也就近了。”
兵部侍郎郑泽于府中接过“边选补给折”
后,心下狐疑,连夜召赵校使入内校场边营详议。
趁机,他并未直接赴东宫,而是回府暗中分遣亲信探探东宫动静。
不料,狱政司已暗布察手,于郑府后门擒获郑泽数位中郎及家中僮仆,搜出暗金交割单、宴请名单与他多年在御前宴游的证据。
消息传至东宫与朝堂,一时群臣震惊。
朝中风声急转。
次日早朝,朱元璋面色如铜,敕令狱政司按法处置郑泽等,并当众向太子与辅政王谢恩,赞两人“见事敏举,制人有权”
。
郑泽灰头土脸,被御林军护送入御狱。
群臣无不交口称快,甚至有人私下传言:“太子已成气候,护得周全,天下可安矣。”
朱标与朱瀚并肩于御前,顾清萍与杜世清、吴琼等并列左右。
朱标举目望去,少见地对朱瀚露出一丝欣慰笑意。
朱瀚拱手低语:“此队困局,殿下再下一子,便可将群臣心牢固在东宫。”
朱标谨慎颔首:“多谢皇叔扶持。
此城虽固,然不可忘长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