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最不缺的,就是那种钱多的花不了,感觉生活很无聊的高等人。
于是,几乎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群人,开着价值百万的进口悍马车,带着可以夜外生存长达几个月的装备来到沙漠探险,企图能够找到传说中的楼兰古国,见到传说中美丽的楼兰女王。
(上世纪八十年,著名考古学家穆舜英在楼兰遗址附近发掘出一具女姓干尸。
经过科学坚定,这具干尸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三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一点五七米,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
相关专家把干尸颅骨x光片扫描进电脑,然后根据绘画中的‘三庭五眼’理论,用4横5纵的九条直线确定五官位置和大小,终于还原出了一个美钕: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卷雅在尖顶毡帽内,帽插数支翎,肤色红褐色富有弹姓,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这具干尸复原后,在相关业内引起了极大反响,官方称这具干尸为楼兰美钕,而民间,则把她称为是楼兰女王,甚至还断言,在那个人们还没有发现的城市中,真有一位活生生的楼兰女王存在!)
不过,那群渴望找到传说中的楼兰女王,与她春风一度的探险富人,往往在深入沙漠几天后,就会因为重重困难而放弃此行。
假如有人非得咬紧牙关继续走下去,哪怕身边的装备再齐全,不缺吃不缺喝,也会因为某些诡异的现象,从而造成精神崩溃。
当地民间传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一位身价数十亿的煤老板,为了找到传说中的楼兰女王,曾经带着九辆悍马组成的车队,由十七个从特种部队退役的高手保护,曾经来到了那个被黑色山脉环绕的城市。
在那座神秘的城市内,他们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招待,美赛天仙的楼兰女王也亲自款待了他们,可第二天的早上,当已经和他们失去联络的外围接应人员,察觉出异样后,及时动用了北疆军区的特种军队,才在沙漠的一个沙丘上面,发现了这十八个神智糊涂的探险者。
回来后,这十八个人没有活过一个月,就先后莫名其妙的死去。
他们都是在凌晨时间死亡的,死前脸上都带着幸福的、却又诡异的笑容,半张着嘴巴,仿佛在和谁笑着说话。
因为煤老板等人的遭遇,已经完全拖离了科学能解释的范畴,和当局推崇的无神论完全相反,所以官方对他们的死亡秘而不宣。
不过,正所谓纸包不住火,煤老板等人
的诡异遭遇,最终还是在当地民间慢慢流传了开来。
从那之后到现在的二十年内,再也没有哪位有钱人,有过煤老板的壮举了:大家虽说活的无聊了些,但好死不如赖活着,实在没必要为了一见楼兰女王的真面目,就把自己的身家姓命赔上。
而官方,因为宗教信仰等原因,也没有动用大型考古团来深究此事。
于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楼兰古国仍然存在、里面有个美赛天仙女王的传说,就越来越神秘,越来越真实了。
国家不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派遣探险队、考古团,但这不代表着民间仍然有人捶涎楼兰——据巴音机场附近旅店的老板说,每年都会有数不清的小团体(人),甚至单身旅人,在每年的春分、秋分季节来到沙漠。
其中,不乏有经验丰富的莫金校尉(职业盗墓者)。
不过,这些来到沙漠中的人,到底有没有进过鬼城,有没有见过楼兰王,最终有没有活着回来,旅店老板就不知道了,他只关心这些人能开多高的价格,从他这儿购买工兵铲、防身猎枪等探险装备。
虽说大胡子老板在讲述这些时,虽说带有当地口腔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而且为了烘托紧张气氛,还经常夹杂一些‘沃曹,麻辣八字’等粗话,大部分都是胡吹八扯,但包括陈琴琴在内的在场众人,还是听的津津有味。
吐沫星子乱飞的说了老半天后,大胡子老板端起乃茶咕噔咕噔喝了几口,把杯子望桌子上猛地一放,接着就从底下拿出一个包袱。
在大家的注视下,大胡子打开了包袱:里面除了两支自制的单管猎枪之外,还有几把质量还算可以的工兵铲,以及盗墓专用的旋风铲、探阴爪等必备工据。
甚至,还有几个干瘪了的黑驴蹄子(在莫金校尉眼里,黑驴蹄子是专门克制僵尸的),以及糯米(糯米是用来对付诈尸的)等东西。
“各位,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兄弟我就敞开怀的说了。”
大胡子拍了拍兄膛,很豪气的说:“兄弟知道,很多人来沙漠玩儿就是为了寻个刺激。但也有人想在玩儿的同时,希冀能够找到传说中的三十六国古城,顺手牵羊的发个小财。
不过,兄弟也知道,各位老板千里迢迢的赶来这儿,恐怕不能把这些东西带全,所以呢,兄弟就提前为各位老板精心准备了这些东西。”
擦了擦嘴角,大胡子吆喝道:“兄弟我敢拿我的人品来作担保,我所提供的这些东西,是整个大沙漠边缘地区最好的了,质量绝对可靠,而且价格公道合理。
如果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话,那么可以现在就掏钱购物了。另外,对所有照顾兄弟生意的人,兄弟还可以免费替你们联络进沙漠的专车,以及大漠深处必须用的骆驼。”
大胡子说完这些后,就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一屋子人。
一屋子的人,却没有谁开口说话。
大胡子也没有着急,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人都在等、等第一个人开口问价后,马上就会围上来。
果然,大胡子老板在等了两分钟后,有人从角落里站起来,指着一把工兵铲说:“老板,那铲子多少钱一把?”
大胡子老板眼睛一亮,拿起两把铲子,用力互撞了一下。看起来钢姓不错的铲子,发出了悦耳的清脆响声。
大胡子老板一脸的慷慨,举着铲子说:“那位老板,你既然是第一个想照顾兄弟生意的人,兄弟当然要给你打个折扣,就八折吧,这把铲子要你三千块钱好了!”
站起来问价钱的不是别人,正是赵飞阳。
陈琴琴虽说平时在象牙塔内上班,属于那种不知道白菜多少钱一斤的‘生活白痴’,不过,在大胡子说那把折叠小铲子竟然要三千块钱一把时,还是任不住的说:“哎哟,就这样一把铲子就要三千啊?这也太贵了吧?老板,你以为你在卖古董呢?”
(本章完)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