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城外,刘裕带着五千骑兵突然现身。
闻讯而来的苻融登上城头观望,主力大军南下后,城内只剩五千守军,看着外面耀武扬威的晋军骑兵,守军都面露惊惧之色。
苻融淡然安慰众人,“大荔城城高防坚,物资充足,又有重泉、下邽两县以为掎角,晋军若是来攻,正合我意,可以为进攻华阴的大军争取时间。”
守军听他这么说,又看到前来的只有数千骑兵,这才慢慢冷静下来。
不过仅仅过了半日,守军便重新紧张起来,因为大荔城的东北方向,再次出现晋人大军的身影。
收到刘裕传信的谢玄和刘袭率部南下,抵达大荔城外。
三支队伍汇合后,将领们聚在一起,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有三个,一是进攻大荔城,二是绕开大荔劫掠后方,三是南下救援华阴城。
谢玄首先跟刘裕确定秦军的动向,“你是说大荔城的大军分为两部,一支渡河南下了,另一支正在进攻渭水上的水军?”
“是的,”刘裕答道:“那支进攻的秦军还摆了个奇怪的阵型,何将军说是方圆阵,我离开时,秦军与何将军的水军还在渭水北岸对峙。”
谢玄眉头紧锁,他自然是知道方圆阵的,可这阵主守,秦军不南下支援华阴,却在渭水浪费时间,到底有什么目的?
刘袭同样有此疑惑,“水军停靠在渭水,主要是为了充当后勤基地,阻拦秦军只是附带的,秦军若是要南下,大可绕开,为何要分兵进攻?”
“是啊,”谢玄说道:“若是为了粮道,他们大可以从郑县运送粮草辎重到华阴城外,根本不需要打通大荔到华阴的通道。”
刘裕猜测道:“也许是为了干扰我们运粮,毕竟他们大军停在岸边,我们通过水路转运物资,难免会受到限制。”
这个说法有点道理,但比较牵强,毕竟岸上的秦军很难阻止渭水里的战船,为了那么一丁点效果,秦军却分出三万人,怎么看都很奇怪。
谢玄摇摇头,见天色不早,下令大军安营,另外派出斥候,前往打探南边的消息。
苻融在城头看到晋军后撤扎营,便知道大荔城成了目标,连忙派出数名信使,对外通报了这一消息。
原因很简单,晋军若是南下救援华阴,便不会在这个时间就停下脚步,早早安营。
谢玄确实也不想就此南下,华阴城才被攻打了几日,以朱序的能力,不至于这么快就撑不住,所以谢玄想趁这个时间,先在渭水以北捞点好处。
比如眼前的大荔城。
这日夜里,乌云蔽月,星光暗淡,大荔城外的原野上,各方的斥候在黑暗中来回穿梭。
何无忌的斥候跟丢了苻登,但在岸边发现了大军渡河的痕迹。
谢玄的斥候得到了这一情报,传递回大荔城外的晋军大营。
这个消息稍稍打消了晋军将领先前的疑虑,但谢玄仍不放心,又让斥候往大荔城以西继续打探,看看有无秦军出没。
不过直到天亮之时,外出的斥候仍未全部返回,返回的则并未汇报异常。
晋军众将再次聚集,等着谢玄的指示。
是打是走,总得有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