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回过味的宁川是彻底捋清了思路。
这件事如果往前推,那大概从一年前李云皓说这个技术不自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是个局了。
这事儿其实宁川懂啊,一项技术拆分精细,分为难点部件、核心部件和整装技术。
如果再来形容这些部件,那大概是保障、支撑和框架三个部分。
虽然每个人的嘴上都说着一样重要,但其实人都是偏心的。
当增程式混动技术发布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会看向最难突破的电驱动技术和集成系统。
谁都知道整套技术更值钱,但李云皓的目光从不在此。
他为了综合现有条件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开始下套。
鸣洲做了整套技术,其中着重研发了不可或缺的电池组和驱动电机,通过这两个配件推动整套系统达到一个市场上难以仰视的存在。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住这个技术且针对这个技术时,他们就上套了。
其实就连宁川也如此,他当初真的是以为瑞丰上市只是通过宣传技术来达到瞩目的效果。
谁知道庞大如瑞丰竟然都只是这个计划的饵料。
或者说两人一个打窝一个钓鱼配合的不要太默契。
在上市吸收了大量流动资金后,两人突然就想钓条大的。
所以此时公布了增程式混动系统的具体参数,把这项确实称得上成熟的技术完完整整地展示在所有人眼前。
突如其来的消息,就好像在跟所有人说,现在我们技术有了,钱也有了,万事俱备了,明天就搞这个。
这一个鱼雷下去。
股民觉得这东西能搞肯定赚钱,油车末日黄花了,卖了其他车企股票就投他。
车企觉得他们来势汹汹这是要弄死他们呀,他们得自救。
商务部觉得,不是哥们,搞可以但留个缓,突然一下子,他们之前的产值还没卖完呢。
在各方都乱套了的情况下,大家都上了李云皓的邪当。
商务部一个约谈给所有狂热泼了盆冰水,而李云皓正是需要市场都淡定一点,因为他要把技术转让了但不想挨骂。
那么谁来挨这个骂呢?
谁出头谁来挨这个骂。
商务部的领导也是倒血霉了,一露面就让李云皓拿来挡枪了。
不过这好像也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事情,似乎只要他们这样一环接一环的地做了就一定会触发这个副本。
再者说宁川也当帮凶了不是。
他先一步上手抄底,就是为了吓唬人。
就像鲶鱼效应,他是那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石头,也是浇在炭火上的第一盆冷水,眼见着那滚滚黑烟就腾升而起。
因为李云皓就是这么设计的不是吗?
他算到了宁川会在此时此刻想明白整套计划,然后助纣为虐。
神经啊。
这么能算回来给他算黎曼猜想啊。
感觉被羞辱了啊,王八蛋。
“川川,吃饭了。”
“人呢?”
王阿姨一推房门也没看见人。
毕竟宁川从回家到现在在屋里待三个多小时了,她还以为宁川睡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