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这一声叹息,在密室里久久回荡。
“武阳元帅……你的……仁义,你的抱负……老夫……今日,见识了。”
他对着武阳,艰难地拱了拱手,动作迟缓得如同一个耄耋老人,
“蓝兄……你……你所言……或许……是对的。这天下……这百姓……确实……苦得太久了……”
武阳眼中瞬间爆发出希冀的光芒,他身体前倾,语气诚挚无比。
“荀将军!若能得将军相助,我等靖乱大业,如虎添翼!庆州百姓,必能更快得以休养生息!天下太平,亦可早现曙光!武阳在此,恳请将军出山,与我等共襄盛举!我必以师礼相待,军政大事,皆愿聆听将军教诲!”
然而,荀仲业却缓缓地,坚定地摇了摇头。
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决绝,但那决绝之中,带着浓得化不开的悲凉与无奈。
“不……武阳元帅,你的好意……仲业……只能心领了。”
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魏阳王……无论他如何昏聩,如何暴虐……天下人皆可叛他,骂他,唯独我荀仲业……不能!”
他的声音开始微微颤抖,眼中泛起了浑浊的泪光。
“想当年……我不过一介边军小卒,出身寒微,因性情耿直,屡遭上官排挤打压,郁郁不得志……是大王!是魏阳王他力排众议,于万千行伍之中,独独赏识于我,破格擢升,授我兵权,委我以镇守庆城之重任……此知遇之恩,如同再造!他待我……以国士啊!”
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滑过他饱经风霜的脸颊、。
“我荀仲业……读书不多,粗人一个……但也深知,‘士为知己者死’!若因大王有过,我便背弃于他,甚至反戈相向……此等行径,猪狗不如!”
“我……我若如此,日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那些为魏阳战死的同袍?有何面目……去见待我如国士的大王?!这份恩情……这份知遇……我……必须还!只能用这条命……来还!”
他猛地站起身,因激动和虚弱,身体晃了一晃,但他立刻稳住,对着武阳,推金山,倒玉柱,深深一揖到地,声音悲怆而铿锵。
“荀某别无所求!唯望武阳元帅……念在我曾为庆城守将,未曾苛虐百姓的份上……赐我一死!以全我荀仲业……忠义之名!使我……死得其所,无愧于心!”
“荀将军!不可!”
武阳霍然起身,脸上写满了痛惜与不甘,
“将军大才,正值壮年(虽已老,但武艺犹存),何必执迷于愚忠!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当以天下苍生为念!岂能因一人之恩怨,而置万民于不顾?你若身死,于魏阳王无丝毫益处,于这饱受战乱之苦的天下,更是莫大的损失!将军三思啊!”
蓝延煜也急切地劝道。
“荀兄!何必如此!难道你我的理想,当年从军时所立下的保境安民的誓言,都敌不过这一份私恩吗?活着!活着才能做更多事,才能真正造福一方啊!”
“不必再劝了!”
荀仲业抬起头,脸上是一种近乎神圣的平静与坚定,仿佛已经看透了生死,
“我意已决,此生已无他念。唯求一死,以报王恩!若元帅尚存一丝仁义,便请……成全于我!”
他再次深深一揖,久久不肯起身。
武阳看着他那决绝的姿态,听着那斩钉截铁的话语,知道一切劝说都已苍白无力。
他缓缓闭上眼睛,脸上肌肉剧烈地抽搐着,显示出内心极度的矛盾与挣扎。
他爱才,更敬重这等重义轻生的气节,但正是这份敬重,让他不得不尊重对方以死明志的选择。
这无关对错,只是两种信念,两种价值观,在这幽暗密室里,最残酷、也最无奈的碰撞。
良久,武阳缓缓睁开双眼,眼中已是一片沉痛与肃穆,还带着深深的敬佩。